今天去学校,起床的时候把孩子也拽了起来。车在路上行驶,孩子突然问:“妈妈,人怎么来的?”
以前我的回答总是妈妈生出来的。这次我意味深长地说是猴子变的。
见孩子疑惑,我郑重地说:“以前没有人类的时候,猴子在树上生活着,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后来有一部分猴子会用自己的双手开始劳动,他们制造了大量的东西,比如房子啊,书本啊,塑料袋啊(正好我手里有个袋子)电脑啊,手机啊……(孩子笑)于是他们就变成了人类,住在了地面上,而那些懒惰的猴子就永远留在了树上,后来你就在动物园看到了他们。”
孩子很惊讶我的回答。当然最后得出结论是要勤劳,要努力工作,努力上学,不要懒惰,不然最后还会变成猴子。我突然想起来鲁迅先生所认为的《进化论》,为了使当时的青年不再退化成猴子,他一次又一次地帮助他们走出人生困境。
我暗自高兴这次成功的教育,毕竟孩子了解到勤奋与懒惰的区别。
今天在课堂上,看到有些学生无精打采,懒洋洋的样子,忍不住又把这个故事复述一遍。恰好我正在上英国培根的《谈读书》,又给他们说了读书的作用。
但有些学生还是油盐不进,我忽然想到最近的感悟,每一件东西都凝结着人类的心血,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在你安逸享乐的时候,有人正在勤奋地工作,当你刷抖音玩游戏的时候,背后的游戏开发商无时不刻不在努力让你在他的浏览页面上多停留几分,他们想方设法地留住你的人和你的心。你是来娱乐的,游戏却是来工作的。
这样想来是不是很可怕?想起疫情期间,本县发生的几起网络诈骗案件,受害者大都是在校的学生。为了养家糊口,连骗子都在努力工作,想掏空你的钱包,你还有什么理由贪图享乐,坐享其成?你的安逸,只不过是有父母替你负重前行。早晚,你们要面对残酷的社会,那时候,不过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白头方悔读书迟。
晚上,女儿又问我,妈妈,猴子怎么来的?然后抱了一个猴子玩偶,指着笑着说:“这是一个人!”
我想,可不是吗?人不劳动,与猴子玩偶何异?

昨天带娃去学校,只是为了看材料评骨干教师的事情。
这几天学校闹得沸沸扬扬,什么名额啦,加分啦,有黑幕啦,感觉消息一波一波传来,给人压得喘不过气。本来信心满满,结果被打压得毫无斗志。
明明就是看证书加分的事情,偏偏弄成了人人渴望的香饽饽。我不想说什么时运不济,只是觉得人生真是追名逐利。老师为了评职称,都被逼到这份地了,可怜可悲可叹啊。
罢了,以不变应万变吧。勇敢地做自己,只要尽力了,就问心无愧了。怕只怕怯懦,畏畏缩缩。
竞争不该是人类的常态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