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而有知,知而好学              ——学习使生

学而有知,知而好学              ——学习使生

作者: 高原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0-26 22:39 被阅读0次
    学而有知,知而好学              ——学习使生命更有意义

       

        接到发言的任务以后心里十分惶恐,原因有两个:一是个人才疏学浅,怎敢在国学大师及前辈跟前班门弄斧?二是我性钝口讷,实在是不知怎么才能把自己内心最想表达的东西,完整地呈现给大家。我姑妄言之,大家就姑妄听之吧。

      5月份参加生命成长营,因行程中又有其他任务,未能得到各位导师的点化,没能聆听各位名师的对国学的解读,由此也让自己的成长慢了许多。在《论语》百日线上学习过程中,依靠着大师们的引领和学友们的帮助,我才能坚持学完。所以,今天我想就我自己的学习经历、职业成长以及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来谈谈,学习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好老师,是一个职业中有追求、生活中有情调的理科男。自认为在自身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是有一些感悟。过多的教育教学管理事务让我很难静下心来系统的学习,但这次百日线上学习,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独有的快乐,最初完成作业时,真的大都是应付,大都是马马虎虎、得过且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天聆听大师们的教诲,看着同伴们的精进,心中最基本的求知欲便被激发出来。虽说在所有的结果呈现中乏善可陈,但学习所带来的对人生的思考则变得越来越有深度了,从而更加自觉地完成这种线上的学习。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学而有知,知而好学”。我想表达的是——1988年,我毕业于师范大学地理系。当初选择这个职业和专业,也是出于我个人的爱好。所以我更明白地理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意义,地理,狭义的解释是气候地貌,风土人情,广义的解释是生命坐标,人生意义。浅层次的地理是用脚步丈量过的疆域、双手触摸过的万物、目力所及的风光、身体感知的温度。而更高级别的寰宇地理则有关于宇宙万物全部思想的高度、认知的深度、以及探索的尺度。这关乎的不仅仅的一个人在现实空间里的方位坐标,更是关于生命的意义了。所以我常常从地理的经纬时空想到人的生命的广度和深度。中国人历来都追求生命的意义,讲人生三不朽,在于立德立功立言。我个人认为德在于修身、功在于利民、言在于致知。而这些的基础,也是学习。可以说,没有对学习的深层领悟和广泛实践,我的教育之路不会走到今天。我是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致力于生命的成长、研究的是学习的科学,接下来,我就结合教育管理中的所做所思所感谈谈学习对于生命成长的意义。

    学而有知,知而好学              ——学习使生命更有意义

    (一)生命成长需要知行合一——学而时习,思而后行,实践出真知。

     

      《论语·学而》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般人都把“习”理解为“复习”,但我更认可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的解释: 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多年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让我对此深有感触:“学而时习,思而后行”,就是要躬亲实践,培养自己乐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要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先生提出来的,陶行知先生继承了王阳明的学说,进一步提出了行中求知,而且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陶行知(陶行知,1891年生,原名文浚,后改知行,又改行知。)。以前总觉得陶行知先生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在玩一种文字游戏。实际上,陶先生不仅如此,在继承自己授业恩师杜威先生的学说中,也进行了创造性的改进。即将杜威先生的,教育即生活改进为生活即教育。

        对此我也深感认同,行而有知,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所谓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我们走近教育真理的不渝之途。在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以来,我对“知行合一”的领悟促使我组织开发了行走课程,行走课程是在国家的游学课程基础上延伸而来,就是以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为依托,以行走课程开发为主要手段,让学生有了鲜活、立体、丰富、全面育人的“素养教育”新视野,实现由封闭课堂转向开放课堂、由静态接受想象式学习转向动态体验探究沉浸式学习,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单一分离育人转向学科核心素养和人的综合素养的合成育人,从而使得学生综合能力、核心素养大大提高,努力为社会培养出阳光灵气、文质彬彬、有大德、有大任、有大智,成大美的社会主义英才。

        例如我们开展的夜行拉练挑战极限行走课程、海北精神成长之旅行走课程、海西学科实践行走课程等等。例如海北精神成长之旅行走课程,基于此初二初三全体师生共赴海北原子城开展“喜迎十九大 学习两弹一星精神”,原子城纪念馆的精神震撼、王洛宾音乐艺术馆的艺术熏染、草原星空下的青春冥想、仓央嘉措广场诗会的激情诵读,让学生加深了对国家、集体和个人的领悟,给他生命成长篇章里写下了丰富而深刻的一笔,让全体师生都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学而有知,知而好学              ——学习使生命更有意义 学而有知,知而好学              ——学习使生命更有意义

    (二)生命成长需要德才双修——温柔敦厚,思诚明善。

      《礼记·经解》中说:“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这是汉代儒家对孔子文艺思想的一种概括。作为《诗》教功能的集中体现,温柔敦厚是就人的言行趣尚、气质情性或品德修养而言的。主要是指经过《诗》的陶冶,人们富有温良的善意、诚朴宽厚的人格底蕴、温厚和平的性情、从容深厚的风俗。

        从2014年开始,我们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就把我们学校的德育模式概括为“思诚明善”四个字。这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立德树人“的要求一致的。诚信是这个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温厚和善是中华传统美德,我们倡导学生“日行一善,善其一生”,荀子《劝学》篇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说的就是长期积小善为大德,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所以更是注意引导孩子从身边的人与事做起,从小善做起。例如我们在小学部施行家务作业与小善日记等。通常意义上的学习可能不包含德的学习,我们正是基于全面育人、立德树人的原则,让学生学德而习德,从而让学生生命成长更完美,不仅成才而且立德。

    学而有知,知而好学              ——学习使生命更有意义 学而有知,知而好学              ——学习使生命更有意义

    (三)生命成长需要由独善到兼济——心怀大美,兼济天下。

      领到这次活动的交给我的这个任务时,我就对我的老师们谈到我的一个教育愿景:在我们学校的文科组成立一个《论语》学习小组。我想以自己的经历为模板,让我们的老师、学生能够在品读《论语》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修为,进而感化周围的人。

    从2014年以来,我们把我们青海师大附中60多年的教育实践概括为”大美教育“思想。青海雪域,自然壮美、文化和美、民风淳美、情怀悠美。“大美”之大,是博大、是辽阔;“大美”之“美”,是美丽、是美好。“尽善尽美”是孔子的理想,“大美教育”是我们附中人的理想。具体来说,就是以下四个方面:”学会生活、热爱生命的圆成之美;宽诚和善、正己立人的尚德之美:顺天启智、自主发展的致性之美 ;博大卓远、乐于担当的兼济之美。“在我们的理想里,附中的学生,应当心胸博大、立志卓远。居则潜心学问,出则担当天下。 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学生既怀兼济天下之心,又有兼济天下之才。

    孔子《论语·述而》中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学习是要入世的,也就是说人的价值要在社会实践中得以体现。我们目前的教育模式,重智育轻美育,重理论轻实践,我认为这有点误入歧途。想让学生有真正的发展,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就一定要有良好的职业规划,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实践精神,这样做,反过来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让他们自觉、自主、自发地学习,而不是困于学而无用的迷惘,堕入苦学、厌学的泥淖。

    苏格拉底说过一句话:“不经思考的生活不值得一过”,一个不学习的生命也是苍白而单调的。学习既丰富我们生命的内容,也升华了我们生命的意义。30年来的教育感悟,在于我,就是这句话:“学而有知,知而好学。”学习是每个人终生的任务,每个人生阶段都将有相应的学习课题与你相伴。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从而适应变化中的职场需要,获得从业的主动权,收获各种生活所需的所得,并获得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物资基础;而在履行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满足各种个人志趣的同时,又可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如此循环往复,以致无穷,人的一生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圆满谢幕。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学习对生命的意义。我们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学识之外,在于有了发现更多美好的可能。

    二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培养一个大美的全面发展的人,是成就人的美好。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向着这个美好的教育愿景进发!

    学而有知,知而好学              ——学习使生命更有意义 学而有知,知而好学              ——学习使生命更有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而有知,知而好学              ——学习使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ecr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