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韶山行有感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韶山行有感

作者: 保持常态 | 来源:发表于2019-12-25 10:20 被阅读0次

            到韶山,车行途中,导游在大巴上就开始讲解韶山讲解毛泽东故居。

            话说韶山,相传舜帝南巡到此,见其风景优美,遂奏韶乐,引凤来仪,百鸟和鸣,又传“韶氏三女得道于此,有凤鸟衔天书到,女皆仙去。”韶山故此以得名。

            而毛泽东故居,则是“前有照,后有靠,左右两边青山绕,那是一块风水宝地。”导游如是说。

            下了车,我们尾随导游,步行韶山冲上屋场,毛泽东故居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那是“凹”字型土木结构的建筑。因为参观人多,人人都有序地跟在列队里前往瞻仰。但出来后,我在故居的门前驻足良久,便开始不停地在心灵里叩问:为什么“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难道真的因为就是此地风水好吗?

            韶山,是个有故事的地方,但其它地方的山也多有故事;毛泽东故居的这种住宅格局,应该在另外的山里人家中也不乏其例。但是,在中国,唯独这里能“出了个毛泽东”,究其原因,何哉?我想,我们还是借用毛主席自己说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来回答更为确切。

            这是因为,人如果没有一点精神,鼠目寸光,胸无大志,那毛泽东也许充其量就是韶山冲这块贫瘠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一个“土财主”,但绝对做不到“他为人民谋幸福”。少年时期的毛泽东,在他的《七绝·呈父亲》中吟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志存高远,践言践行。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回到家乡韶山,就在父母的墓前,他一字一句地说,老人家,对不起啦,我出去闹革命,弟弟妹妹都跟着我走了,也都死了,今天我回来看望你们,他们一个也没带回来。可全中国的老百姓都做了国家的主人,过上了好日子,他们死得其所!导游缓缓地讲解,让我们潸然泪下。但是,正是因为毛泽东有了这份天下为公的无私精神,所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国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

            这就是毛泽东,在历史上立下了不朽之德。

            这是因为,人如果没有一点精神,自暴自弃,不思进取,那毛泽东在这种弱肉强食的世道,也许早就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了。相传少年时期的毛泽东,还在《七古·咏蛙》写道:“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诗作托物言志,以蛙自比,就算是身份卑微,也呈有龙虎之姿,自有不凡之气。但是,有了这份乐观无畏的自信精神,毛泽东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低谷,都能泰然处之。所以,长征途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乐观到了“万水千山只等闲”这般境地,而再强大的敌人,在毛泽东的眼里也只不过“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罢了。所以,“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是中华民族之大幸,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就是毛泽东,在历史上立下了不朽之功。

            这是因为,人如果没有一点精神,听天由命,逆来顺受,那毛泽东恐怕也只能在他父亲所安排下,去过一种“小富即安”的生活。而为了这种生活,当年在韶山冲,甚至毛泽东的父亲还准备不予让其读书。但是,毛泽东从来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既然命运没有安排他出生在一个大富大贵的家庭,去接受书香门第的熏陶,那就只能靠自己通过“抗争”去赢得。因为有了这份人定胜天的抗争精神,毛泽东才在博览群书中获取了学识渊博,也终于有了后来的“毛泽东思想”之集大成。所以,在此后的《沁园春·雪》的写作中他感慨而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

            这就是毛泽东,在历史上立下了不朽之言。

            所以,步出韶山,又是车行途中,我还是在想:今天,我们既要在高唱《国际歌》中,知道“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但我们也要歌唱《东方红》,我们还得知道“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而据《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是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而毛泽东,就是这样一座立德、立功、立言的不朽丰碑!

            毛泽东从韶山走出来,“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座丰碑感天动地,震撼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是要有点精神的——韶山行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edk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