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因乙班班长程建卫有事请假一个月,于是乙班便缺了一个领头人。
日出劳务经理李志勇"沙场点将",要我临时顶替一下乙班班长的位置。
我当时没敢答应。
一是觉得自己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担心在生产操作中出现失误;
二是觉得自己资历浅,在某些方面可能还不如本班的工人,估计一时难以服众。
但李经理给我打气,说工作经验和个人威信是慢慢积累起来的,只要用心干,没有干不好的。再说他还委派了老员工宣长凤给我当师傅,在她的协助下,工作不会出差错。
我一想网上曾流传一个段子:有时候不逼自己一下,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抱着这个想法,我于是硬着头皮“走马上任”。也想顺便称一称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
结果,“新官上任"不到三天,我就把自己的能力称出来了,原来二两都不到。心灰意冷之余,我甚至一度萌生卷铺盖走人的想法。
压力之一,很多生产流程、物料名称、操作区域我都不太熟悉。比如说什么时候吊废钢,什么时候吊测枪位;还比如什么是切头,什么是钢渣精粉;还比如说主跨在什么位置,副跨在什么位置。这些本是一些常识问题,但我居然还得处处向宣长凤大姐请教。
以前上班的时候,我只知道干活,什么挂钩啊,配斗啊,换渣盆啊,其它的一律没关心过,但现在当了班长,要总揽全局,于是知识面不足就凸显出来了。
压力之二,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络出现障碍。现在车间各部门的业务联络都是用对讲机。操作很简单,但沟通却不易。原因在于:钢厂工人都来自五湖四海,口音各不相同,虽然都是用普通话,但或多或少都夹带乡音,普通话讲的并不标准。所以开始对话时一时半会儿听不懂,再者,有的说话语速太快,听起来也不大顺畅。我有时听调度员传话,一遍没听懂,大胆问第二遍,第二遍还没听懂,也就不好意思再问第三遍了,不明白怎么办,有时就凭感觉瞎懵。
压力之三,和各部门人员在协调工作时有时会卡壳。我是新来务工人员,结交的人不多。以前不去接触别人觉得无所谓,但现在当了班长,因工作需要就必须主动去结交别人,甚至说有时还要低下身子去"求"别人。举个例子,有时工作急需某个部门协作一下,你如果和对方面熟,有交情,别人马上派人过来帮你办了,但如果一面不识,别人不买你的面子,他可以一拖再拖,直到把你的事拖黄。
古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同理,车间也是一片江湖。
压力虽然如此之大,但我忍辱负重,还是挺过了艰难的第一个星期。现在在电脑操作及工作安排上都有了很大进步。
以前由于业务不熟,心中缺乏底气,拿着对讲机不敢讲话,声音低得像蚊子,但现在随着底气一足,说话的声调也明显提高了。
另外可喜的是,我现在认识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并且很多都互加了微信,如物流园班长彭多权,行车班长王宝元,大队长林峰,调度员吴乐、赖嘉安、王宏艺等等。其中,吴乐、王宏艺可能觉得用对讲机给我传达指令不方便,怕我听不懂,于是干脆用微信和我沟通。
自然,如今熟人一多,办事的效率也明显提高了。
最后不得不说,目前这些进步还得感谢李志勇经理、杨应恒总管以及老乡王宗勇对我的精神鼓励。同时,还要感谢车间主任连胜,他几次见我在微信群里发布的资料有误,几次打电话过来给我指正。可谓细致入微。
民间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而我通过近段时间的工作,深切体会到,在一个单位集体中,要想干得好,除了同事的支持和配合外,更离不开单位领导的指导与关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