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寻找有根的人生

寻找有根的人生

作者: 丹溪土 | 来源:发表于2017-07-16 21:19 被阅读0次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有感

作者:丹 溪

  人的一生应该如何度过,如何更有价值的活着,这是我常思考的问题。在遇到《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书之前,我的想法是找个时间在家乡建一个农村私人图书馆,让农村的孩子也能闻到与城里孩子一样的“书香”,在遇到《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书之后,我感到要让自已对家乡的父老乡亲有更大的能量,我还要二次创业,有朝一日,假如我的经济实力足够强大,我就可以为乡亲做更多的事。而此书却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我的眼前,它让我在寻找有根的人生路上,多了一些动力与激情,也多了一些创业路上的思考。这确实是一件幸事、好事。作为一名读者,我要把读此书的体会与大家一同分享。

一、初始创业需要年轻人降低对成功的渴望

  对于成功的渴望是每一个创业者,尤其是初始创业者的最迫切的需求,但大量的事实证明,对于想创业者,就不可能是一次成功,那又该如何去正确地看待呢?充分的心理准备应该是首选。在创业路上,做最坏的打算,做触底反弹的打算非常重要,如果连最坏的打算都能承受,如果事实并不那么遭,创业的信心不就来了吗?我们年轻人创业恰恰就很怕失败,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旦创业失败,从此一撅不振,正如俞敏洪老师所言“在我年轻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说,经历失败是一种常态,成功就是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努力的结果。”18年前,我开始接触写文章,之前写了几篇文章都被“枪毙”了,心理很是难受,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很想放弃,像他人那样混混日子,也是可以的。但有人开导我,对于刚开始写文章的人而言,写了文章就能被采用,我们还能体会到写文章的快意吗?文章的不被采用才是常态,才是一种正常现象,等采用后,你就会很有成就感了。之后,我便不问收获,只懂耕耘,从标题的选择,角度的选择等方面入手,研究别人写的文章,用心体会,长期坚持后,第二年就有文章被上级采用,之后的几年,采用的文章就越来越多,这不正是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努力的结果吗?创业犹如写文章,在创业之初,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降低对创业成功的渴望,把急欲成功的想法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有了这种好的创业心态,你就能勇往直前,创业成功就会指日可待。

二、走出舒适区需要一瞬间突破的勇气

  俞敏洪老师在书中写道“如果我永远待在新东方,就永远只是舒适的、高高在上的董事长,而非跟得上时代、与年轻人相伴的洪哥了。”同时,他也指出“人最怕待在某种舒适环境里,待到一定程度后就不愿意动了。与之相反,当处于某种绝境时,人往往会绝地反击。”其实,舒适的环境只针对那些已经有了一个舒适工作而不太想有所改变的人而言。他(她)们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即便对手头上的工作不太满意,也不会想到改变,毕竟生活过得去,这样的人生活安逸,没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其实这类人有很多,尤其是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大、难有好的收入、创业艰难的前提下,不求新求变的心态大量存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俞老师也说“在有限的人生里,如果不去开拓新的领域,不冒风险,尽管一生可能会很保险,但也是最不值得过的人生。”待在舒适区还是敢于对舒适区说“不”,走出比现在更有价值的人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坎”。其实,当前的环境很适合每一个人重新审视自己,毕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你不敢顺应这种潮流,勇敢地迎头赶上,相反地,固步自封,抱着所谓的舒适区不放,最终无论如何都会被舒适区所抛弃。须知,没有永远存在的舒适区,只有不断前进的新时代。我们只有紧紧跟上时代步伐,才不至于被时代淘汰。对于国家而言,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互联网+”、“共享经济”、“分享经济”、“数字经济”、“大数据”以及“供给结构性改革”等理论,对我国经济能否顺利转型都有很大的帮助,我国如果保持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是死路一条,我国在看清自己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世界经济发展大势的前提出,提出了富有国家战略的“一带一路”,这就是找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突破“瓶颈”,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及国防安全等方面都意义深远,因此,走出舒适区,从一定意义上讲,不仅关乎你个人的命运,也关乎国家的前途。尤其是现在经济转型的前提下,不敢走出舒适区的人的大量存在,对国家发展绝对不会是一件好事。既然如此,我们就要有突破的勇气与胆魄。用俞老师的话说,就是去闯、去努力,去奋斗,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三、引领变革要从本质上改变自己的思维

  传统产业及商业模式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生存空间极其有限,作为创业者,俞老师称“对于一个商人或者企业家来说,不管你多么不喜欢变化,都要顺应变革,善于变革,并且引领变革”。对于商业或企业家,的确应该如此,那么对于我们这些初始创业或准备二次创业的人而言,可能还达不到这样的高度,但有一点是必须要明确的,那就是无论时代怎么变革,改变自己的思维,理念不僵化尤其重要。我们通过看那些成功的商人或企业家的一些书籍时,不难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善于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考中,改变思维,进而善于变革,最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引领时代。要做到这些,读书、学习和聆听就是很好的三种途径。俞老师说“我再喜欢读历史和哲学书籍,也必须每天花一定的时间读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了解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跨界合作和商业颠覆”;学习一些“拥抱互联网”的前沿新知识,引发我们的“头脑风暴”对你改变创业思维也非常有功;聆听伟人的智慧,那是跨越时空的对话。当你读曼德拉的书,知道其被关押27年,历经苦难,就知道我们创业路上的一点磨难比起曼德拉来,又算得了什么,从而再次鼓起创业的勇气;当你细细品味习总书记在国内各省市调研时说过的话,那么地接地气,你从中受到启发,不就拓宽了你思维的宽度了吗?我们读过的书,学习过的新知识、聆听过的伟人的智慧,最终都会成为改变我们创业路上有益的营养。

  每每在夜深人静之时,捧读俞敏洪老师的《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这本书,就像俞老师正坐在我对面,我们一边喝着咖啡,我一边听着他的教诲。在创业之前,他会告诉你要先学会审视自己;创业时,他会跟你说“创业,就是不知疲倦地翻越每一个山丘”;当你创业路上浮躁时,他会对你说“一个人做事情其实是要沉下心来的”;另外,他的创业金句中还提到“要去做有挑战的、能让自己更进一步的事情,而创业就是这样的事情”。人生就如创业一样,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相关文章

  • 寻找有根的人生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有感 作者:丹溪 人的一生应该如何度过,如何更有价值的活着,这是我常思考的问题。在遇到《在对...

  • 寻找失落的根

    几年前看过一篇文章,有关“失根”危ji,乡土中国,多少人记忆中的很多东西正在慢慢逝去,村落、风景、习俗、方言……乡...

  • 寻找人类的根

    我发现几乎每个人在他的人生中都会有一段迷茫的时期, 开始思考:人为什么活着?活着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上也是如此, ...

  • 寻找那根线

    转眼毕业快五年了,关于大学生活的的记忆变得模糊和零散。 大学时常聚在一起嬉笑打闹,关系亲密的一大帮同学和朋友,大部...

  • 寻找一根稻草

    我在寻找一根稻草, 在无尽的大海, 坦然面对死亡, 紧抓一根稻草, 暖春、黑夜, 我一直 寻找一根稻草。

  • 寻“根”

    周日中医老师留了个作业,寻找自己的“根”。寻“本”。本乃人生之根!他说孩子跟家长一起找对孩子很有意,列举出名人可以...

  • 《圣灵宝地》

    问祖归根宇宙又升了一盏明灯 圣灵娑婆出生都要回去寻找灵根 始祖下凡地升温使者圣地去寻真 花有花根草有草根人有人根灵...

  • 失败的人,寻找根,让人茁壮的根!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根。根是你的脊梁也是你的支柱。可我们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每一天在喧嚣的城市里走着,每...

  • 不要一味“寻找”,想想“拥有”什么?

    寻寻觅觅是人生常态,人生过程是不断寻找的过程,比如寻找工作、寻找对象、寻找财富、寻找人生意义、寻找幸福。 “寻找”...

  • 我是上班族,我在寻找自己心累的根源

    在外打拼不容易,但是,很多事情的解决,其实都是有技巧和方法的,与其抱怨人生的各种不容易,不如去寻找一下,不容易的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找有根的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ejx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