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塑造与虚构 -----在第三届华语中短篇小说笔会上的发言
孙鹏飞 (90后军旅作家,在《解放军文艺》《作品》《清明》《滇池》《当代小说》发表中短篇小说三十余部)
同学们好,很高兴来参加这个笔会。同门相较,胜在交流。像今天这样,咱们多碰头,多交流,才能知高低,知轻重,知深浅。对吧。王往老师点名我发言,我就谈谈我对写作的认识,以及发表的经历。
王老师说,一篇作品,有三个闪光点就算有了修改的基础,有了成功的可能。
第一,立意可取,有新颖感。第二,想像力不凡,并且有好的细节带动全篇。第三,人物特生动。
我想先说一下我是怎么塑造人物的。塑造人物的方式很多,作者可以直接宣布对这个人物的看法。孙鹏飞是个小帅哥之类的。
还可以交代人物的生活环境来看,这是个什么样的人。比如孙鹏飞家里只有一张书桌,桌子上堆满了书,堆满了稿子,只有一把椅子。客人来了都没地方坐。那孙鹏飞是个什么人呢?
还可以写人物的思想活动,写意识流。儿子带准儿媳见公公,公公一见,心想,穿着超短裙,哇塞可真好。公公是个什么人呢?
可以写人物对其他人的反应,或者其他人对他的看法或者反应。 你也可以让人物讲话。人物一张嘴就是之乎者也,那么,他是什么样的人呢?
言谈和行为也是展现人物的两个最有效的方式。 如果你的人物目空一切,这个特征你不能只向我们交代一次,或者只显露一次,通篇都要让他趾高气扬,贯穿始终。
可是,在后面的重复之中,要有变化。每次重复都有点不同。 也可以微贬实褒,把好写成坏。比如我说我妹妹,说她不好。瘦得跟竹竿似的,她听了就很高兴,因为说她瘦啊。她是什么人呢?有点小小的虚荣,是吧。
人物要刻画动态,拒绝静态人物。就是人物要成长。举个例子,如果从始至终,人物受了欺负都忍气吞声,那么这个小说还有意思吗?读者会阅读一个故事,讲一个人物从始至终都受欺负,然后就结尾了吗?人物性格可不能一成不变。人物是复杂的,当喜却悲,遇爱生恨。作者的深度,决定了所塑造人物的深度。
另外,简单说下我个人风格。我写人物,很少写他穿什么衣服,用什么牌子的香水。我觉得这样写,读者印象未必深刻。我写人物,只写他不同的地方,与众不同的地方。
如果孙鹏飞是穿着鞋子上床睡觉的,这个细节,你更容易记住呢,还是孙鹏飞穿着蓝色的短袖,你能记住?
还有,主人公是一个老头,那你未必要当成一个老头来写。写其他人也一样。我有篇小说写一个快八十的老头,我没把他当老头写。试问,一个八十岁的老头子,有什么吸引人的?我把他当成年轻人写,人物原型是我爷爷,我爷爷呢,会武术,从幼年跟着黑师傅习武,退休之后呢喜欢好莱坞电影,一有引进的电影,自己就去买票看。我爷爷呢很喜欢周杰伦。我有一次去找他,他看周杰伦演唱会,还跟着周杰伦唱呢。怎么样,我爷爷有意思吧?我这么写,这个小说就成功了。
有个电影,讲的是《教父》。里面的教父是黑帮老大,但是呢马龙白兰度没有把黑帮老大当黑帮老大演,他演成了街道老大妈。爱唠叨,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比如,他真的会在意别人不请他到家里喝咖啡。他说,我当你是朋友,我都想不起上次去你家喝咖啡什么时候了。这么演,电影就成了。
人物的关系上我也力求不同。比如,母子相处。我敢说每一个家庭,关起门来,母子关系都是不同的。我高中的同桌,她妈妈是个化学老师,她的家庭作业都是她妈妈给她写。好多字不认识,经常写错字挨批评。后来遇到不会写的就查字典。因为她妈妈查字典前,都要用铅笔在文字旁边点个小点,所以我看得特清楚。我能知道她妈妈是哪个字又忘了。
比如,张爱玲和他爸爸的相处。了解张爱玲的都该知道。比如李彩桦干女儿和她妈妈的相处,为了林彪是不是好人,母女俩人撕破脸,一个打得另一个嗷嗷哭。假如一对母女,你写他们像母女那般相亲相爱,有意思吗?打个问号,谁要看?如果写一对母女,去看一场演唱会。因为喜欢偶像的歌不同,路上吵了嘴,到了演唱会现场,又像刚刚吵架和好的恋人那般。或者,回去的路上,女儿因为没有妈妈有气质,会妒忌妈妈。又有点像女生之间的竞争。母女既像恋人,又像姐妹。这样写就有意思多了是不是。
我写一个母亲失去孩子,绝对不会写母亲嗷嗷哭,哭的没有知觉了,哭的蹲下去了,哭的一个月下不了床。我一想其他作者可能会这么写,所以我坚决不这么写。我会写母亲是个有洁癖的人,白鞋子白裤子,住老房子,漏雨,平时上下楼梯都要一步迈过蓄水的第二节坑坑洼洼,坏了的阶梯。可是失去孩子之后,母亲重重的一脚踩上了。随着沉重的一声叹息,这样我就舒服了。 说来说去我写小说呢就是把关键放在人物上。
说来说去我写小说呢就是把关键放在人物上。人物在什么样的地方生活,每天做什么事,我先是看见了,再动笔写。我很少构思情节。情节就是故事,啥叫故事。我一杯水泼到你脸上就产生故事了。所以,我只写泼了水的人,和泼水后人物的反应。
两年前王师在青岛办笔会,《当代小说》的主编刘照如老师说,小说就是写人物的麻烦。没有一篇小说不是讲人的苦恼的。刘老师还让我们回忆了下,哪一篇小说不是写人物的麻烦。可以这样说,小说写人物的麻烦。
但是同学们,小说光是写人物的麻烦,系一个死扣就完了吗?我觉得还没有,小说,说是写人物的麻烦,再进一步说,是写人物的憧憬,人物的愿望。有了理想和愿望,然后同人物的现实生活有了差距,现实阻碍梦想,这才有了麻烦。很好理解嘛。孙鹏飞想写作,单位不让,这不就来了麻烦了吗。
当你知道人物的愿望是什么的时候,一篇小说就差不多了。
最后呢,我慢慢讲。我同大家一起虚构一个故事。我很少这样子,写之前我只了解我的人物,我是不知道结尾的。但是这里我想虚构一下,让同学们知道,小说的好看程度要达到散文的三倍,才能得以发表。因为小说是写假的,是放开了让你虚构的。既然让你虚构,就该是这个标准。当然,这是我个人看法。
首先,我的上司钟意我媳妇,他是我媳妇的前男友。当然,我也是爱我媳妇的。其次,老丈人住在了我家里,我家房子很小,所以老丈人睡沙发。然后这个夏天我本来想躺在沙发熬夜看世界杯,现在看不成了。这还不算,老丈人的老伴没了,现在就是孤寡老人,他想长期住在这里。这还不算,老丈人还看不起我。嫌我的房子小,嫌闺女跟了我受委屈了。另外,更锥心的是,老丈人偏爱我的上司,我媳妇的前男友。他们分手老丈人一直耿耿于怀。这倒是一堆麻烦事。一篇小说写到这里能发表吗?光写这些发表不了。还要继续虚构,平时来你家里串门的朋友,都遭到了老丈人的白眼和轻视,老丈人觉得你们底层跟底层在一起,永远不求上进。麻烦事还要再加一些,老丈人挑拨我和孩子的关系,原本听话的小孩,现在懂得跟我对抗了。我遇到这些灾祸,心情不好,同妻子吵架频率高了,甚至到了离婚的程度。妻子也恍惚觉得,当初选择我,选错了。当然,如果,我把老丈人送走不就完了吗。不行,妻子是不会允许的。接下来写他们离了婚,这样结尾。能发表吗?不能。因为只有一堆麻烦,没有写愿望的部分呢。写人物憧憬的地方呢。这些都没有。我的憧憬是什么,无非婚姻和谐,孩子听话呗,老丈人省心。
可人物已经在一堆麻烦里了,接下来怎么办?让老丈人出门迷了路回不来了?不行。回不来家,自己主动搬走,都不行。
人物的麻烦必须人物自己解决。不能借助天意,也不能指望别人突然大彻大悟,把死扣解了。
回到故事最初,老丈人嫌我房子小,嫌闺女受了委屈。更看好我的上司。既然这样,我就把上司请来我们家里吃个饭。
这个就不是借助天意或者别人了,人物的麻烦靠人物自己解决,之后才能得到成长。
上司来了,带着他的媳妇。他媳妇很丑,所以也有点后悔。见了我媳妇格外淫荡。
这个时候,人都来齐了。剩下的全看作者自己把握了。
乐观的,会写,上司不爱他媳妇,动不动冲媳妇吼,因为多年的婚姻压抑,人有些扭曲,这些老丈人都看在了眼里。还是觉得自己的姑爷好。
或者,当年般配的一双人,现在各自成了家,老丈人忽然觉得都晚了,回不去了,一声叹息。开放式结尾,但是一篇小说只有写到这里才能发表。这就是虚构的力量。我讲完了,抛砖引玉,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