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去了公婆家,晚餐后去散步,想着顺便把垃圾带下楼去,婆婆过来叮嘱:左边这袋是灰小兵(家里的泰迪)的尿垫,先别扔。我依言放下,拉着正准备争辩的老公下了楼。
我懂婆婆的心思,今天是元旦,狗狗的东西代表旺财,新年的第一天扔出去会意味着不聚财。老公还在嘟囔着:啥年月了,还守着这些陈规陋习。
陈规是肯定了,陋习倒是未必。在特定的日子恪守一些无伤大雅的习俗,不管它是否有道理,科不科学,至少表达了对这个日子的重视。我们现在说“年味”淡了,是不是就是因为我们心里的重视少了,行为上的恪守少了。把一年都过成了一天的样子,如此便失去了很多的盼头和乐趣。
回想起小时候有些老人家交待的生活禁忌,也不能一概以封建迷信视之。
小时候我们姊妹几个在外婆家,如果被看到在坐着或站着的时候有抖腿的动作,那是一定会遭到一贯温和的外婆的责罚的。在老一辈眼里,这会把财气和运气都抖掉。现在想来,这是有几分道理的。从心理角度来看,抖腿可能代表一个人内心不够自信,或者害怕、焦虑、沉不住气,这些可都是成功路上的障碍。撇开这点,从礼仪上来看,抖腿的人容易给人留下轻浮,不庄重的印象,甚至有不尊重人之嫌,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当然也难得到别人的帮助,自然就会显得运气不好。
还有吃鱼的时候,小孩子是不能吃鱼籽的。属猫的表妹爱极了吃鱼,就对这个禁忌刨根问底。老一辈的解释是小孩吃鱼籽,会不认得秤,还指着秤杆上星星点点的刻度问:你看,这像不像鱼籽?这个解释显然太牵强附会了,但是鱼籽胆固醇和脂肪含量高,小孩子吃了的确难消化。这样的禁忌其实也是来自于生活的经验。
当然有些陈规的确是陋习。我之前生活过的城市就有个关于搬家的旧俗。搬家必须得有个搬火的仪式,时间必须得在凌晨,除了要带常见的柴米油盐,还要把一个生着火的火炉一路搬到新居,离开旧居时有送火仪式,要放鞭炮,进新居时要有亲朋接火,也要放鞭炮。附近要是有一个新小区的话,有时一个晚上会要被惊醒几次,或者隔三差五的就会在半夜被吵醒。
但是也有一些开明的人家就只沿用部分仪式。我参加过一个同事的搬火仪式,我负责在她的新房等着火的到来。天明时分,男女主人抬着火炉,再一人提个油瓶,一人提个米袋,孩子抱着一小捆柴跟在后面,一家人静悄悄地但喜气洋洋地走进新居。早上搬家,寓意是越走越光明,带着柴米油盐就是带着对日子的憧憬,一家人从在新居吃第一顿早餐起,开启新的安居乐业的生活。
老一辈的陈规里藏着不少的生活经验,包含着对美好生活的用心,其中很多都是值得传承的文化。不管时代如何进步,生活总还是需要仪式感,我们不妨保留些精华,继续信奉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