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29日 星期四 雨 阅读打卡第十一天
书目:《自主游戏 成就幼儿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阅读内容:第一章 游戏与自主游戏
笔记:
儿童是在游戏、梦想、童话、自发的跳跃和歌唱中生活的。他的这种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工作,这种工作就是“造人”,“造”一个全面发展的成人。他的人格,他长大以后得心智的水平和质量,都取决于他童年“造人”的工作。他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成人,取决于他童年时是否充分地游戏过、梦想过、陶醉过......
—— 福禄贝尔
小妖:很浪漫的一段话,这是读过的对儿童游戏最诗意的描述。
什么是儿童游戏?
玩儿......
游戏是幼儿与外部世界互动的一种方式,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决策者,参与者,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使用和体验自己的 意志、情感、智慧和力量,并在游戏的特度体验活动中实现自我发展与经验建构。
他一切游戏都是一种自愿的活动,遵照命令的游戏已不再是游戏,它至多是游戏的强制摹仿。——荷兰学者胡依青加
对每一个幼儿来讲,游戏可以很“没用”。游戏是儿童自己内在需要的体现,不是为了更好地生产、劳动儿做准备,不是为了获取资源,不是为了取悦别人,当然也不是为了好好学习......
游戏是去功利化的。
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 陈鹤琴
思考:我们习惯或者说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总是带着功利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游戏。在这一章节中,作者列举了很多的图片、案例和一些反思性的提问来解答她所理解的游戏。简单来说,游戏就是孩子们自己想玩的,不带有任何成人所认为的目标的,完全发自内心的玩。而成人预设的或者说以某种主题式的游戏在作者看来并不是明确意义上的游戏。就像作者在本章节开始时提到的,“为什么国外很多国家虽然根本不提“自主游戏”一词,自主游戏却开展得“货真价实”,而我们的自主游戏总有“游戏幼儿”的嫌疑?”一句“游戏幼儿”说得太妙了。究竟我们应该秉持一种什么样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去看待儿童的各项活动?我们看似给了儿童自主的权利,实则不然。
幼儿教育实践中“乱想丛生”的“游戏”,如,教师必须教幼儿玩,否则教师就会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幼儿必须按照教师要求的去玩,否则,就会被教师评价为“玩错了”;幼儿必须在某个固定的区域玩,一旦选定某个区域或者某个玩具就不能再换了,否则,教师就认为不能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和专注性;游戏结束之后讲评时,幼儿只要按照教师的要求规规矩矩地玩,就很容易获得教师的表扬,而总想弄出点花样,“不甘寂寞”的幼儿就会被教师批评......
游戏的灵魂四问:游戏到底应该是谁的游戏?幼儿的游戏真的需要教师教吗?教师不教,幼儿会玩吗?幼儿在自己玩的游戏里能学到东西吗?
思考:书中列举的游戏中存在的乱象,确实是一线教师存在的非常典型的问题,虽然现在大家普遍都接受了自主游戏是让孩子们自主选择,要管住手,闭上嘴,但实践过程中老师们的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其实是不够的。尤其是对为什么要管住手,闭上嘴,为什么要放手,大部分老师其实根本就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所以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就会出现以上的一些问题。
幼儿教育实践中呼吁“自主游戏”,更多地时强调教师要转变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强调对幼儿主体的尊重,让幼儿园游戏回归游戏本源,避免幼儿园游戏异化为教师主导的教育活动。如果想新西兰、芬兰等很多国家那样,游戏本来就是小孩子自己在玩,那么我们就不需要提“自主游戏”一词了。
现阶段,很多幼儿园每天都会安排一个小时左右的游戏时间,在河段时间内,教师极少干预,会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选择、自主活动的机会,但是,如果心里环境足够宽松、物质环境足够丰富,那么幼儿的活动内容并不仅仅指向游戏,幼儿还可以去阅读、探究小虫子、给花浇水、坐在一起聊天......
思考:看到这段话,想起了两年前在市机关幼儿园看到户外活动时孩子们用小桶把教室的游戏材料拿到户外玩就也得该园给了孩子非常大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同样是户外活动1小时,回看DL的自主游戏时间,老师们为什么不能支持和鼓励孩子们这么做?因为大家觉得麻烦。要如何转变教师的观念,给予孩子们无论是心理还是物质上的自主环境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幼儿园教师的任务不是分析全园是不是在“稿自主游戏”,而是要去观察和分析每个幼儿的行为,关注每个幼儿表现出的兴趣、积极性、参与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3845812/0e9de5f11343d5d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