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浮现了。然后消失,消失之后又再浮现。——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每年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一些重要的事,它变成大块的记忆碎片储存在我们大脑中。那些不太重要的事,就变成一个定格、一个瞬间,散落在各个记忆碎片的周围。2017年6月19日,我30岁整,想用穿插回忆的方式,展现我30岁生活中那些不太重要的事。
1998年,我11岁,小学四年级。
从幼儿园开始,我不跟学校里的任何一个人说话,应该是胆小到不敢讲,每天都以点头、摇头来回答那些一定要回答的问题,以至于班上的所有同学都以为我是哑巴。这样的情况持续到小学四年级,我换了班,然后我就成了班上最吵的那个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中,我都是活泼的那一个,说白点,就是,话多。
那几年,不重要的事是我小学两任语文老师都超厉害,她们锻炼了我很强的语感。后面升初中、高中,我几乎可以不废力气地知道课本里的每句文章的出处和上下文,还有看一遍文章就马上下意识地归结出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而这种后天养成的先发优势,让我在往后的日子里拥有了比同龄人更强的理解能力和逻辑能力。
2002年,我15岁,开始上高中。
初中时代,我毫不费力地成为又爱玩又会读书的“别人家的孩子”,考试都在年级前列,然后顺利地进入本地最好的高中。虽然不信高中和初中学习难度大不同的说法,我高中的开端还是一踏糊涂。成绩挺糟糕,经常不做文科作业被各种处罚,终于还是成为了爱玩然后真的不怎么会读书的学生。那时候心理落差大,破罐子破摔,任由物理成绩三十分、四十分地考以及各种及格线飘过的文科成绩。
高中时代,不重要的事是高考前几周,我收到了在大连读大学的姐姐写过来的信。她在信的最后写道:“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值得我们为之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虽然后来我知道这是海明威的话,但20岁不到的、处在高考兵荒马乱、觉得学习毫无意义的我来讲,仿佛是一句悲观又催人奋进的语录,让我在那些发困的夜晚忍着睡意多做了几道物理题。在高考的前一夜,我放学去骑摩托车的时候发现车锁被撬了,隔壁小店的店长跑出来说:我刚好路过看到有人在撬锁就把他赶走了。”我道完谢后拨通了我大姐的电话,让她来帮忙,然后骑车回家看了一会法网的半决赛,是纳达尔对阵谁不记得了。高考的结局就跟那辆没有被偷走的摩托车事件一样的幸运,我进了福建学子梦寐以求的高校和专业——厦门大学广告系。
2009年,我22岁,大学毕业。
大学毕业的小朋友大多心高气傲,特别是当你毕业的大学号称省内第一,毕业的专业号称全国第一的时候,你整个人真的很迷幻。在家人的安排下,我还没毕业就在上海实习了小半年,每个月领着1000块的实习工资,做着无聊又机械的整理工作。每天学着上海的白领们在开心网偷菜,偶尔也上校内网去和天南地北的大学同学闲聊几句。
这一年不重要也发生了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毕业后想换份工作,在上海投简历大多杳无音讯。有朋友给介绍了一家时装品牌,叫TOUCH(现在好像已经消失了,那时候走的是很重的工业风)。面试我的是一个年轻的女生,她像所有上海大大小小的白领一样,一句话里至少夹杂两个英文单词。后来说到我很想做策划,她说你不是觉得自己很能写吗,那你写一份我们的产品推广计划出来当作你的笔试吧。我唯唯诺诺地走了,然后想起了她说“你不是很能写吗”这句话时轻视的眼神,心里一阵不快。后来我真的什么都没有写,然后也再也没有然后。
还有另一份工作的面试是在3号线上的某个偏僻写字楼,是一家正儿八经的广告公司,我说我的优势是我热爱广告,面试我的中年男子笑着说:“那你说一下你最近看到有印象的广告。”然后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脑中一片空白,就连NIKE的JUST DO IT我都想不出来。真的很糗。那时候我就知道了,当你说你热爱某个东西的时候,一定要能眼睛闪着光地滔滔不绝,否则,千万别在人前说你爱。那很荒谬。
我没有换成任何一个我满意的工作。09年的冬天,上海超级冷,雨夹雪比心里还凉。12月24日平安夜那天,喜爱过洋节日的上海成了一个狂欢的城市。所有的商场都摆出了最大的装置来吸引人群。我下班后走出地铁,穿过一个又一个热闹的商场,脑海中只有朱自清的那句话——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鼓起勇气拨通了我妈的电话,忍着泪水跟她说上海很冷,今天很热闹。挂完电话后,我决定离开上海,回厦门。
2010年,我23岁,真的开始工作了。
2010年回到厦门后面试了两家公司。第一家是当时正如日中天的厦门实体书店——光合作用,第二家是刚进入厦门在招聘第一批员工看上去一无所有的新浪厦门。在经过面试和笔试后,两家公司都给了我OFFER,我选择了后者。
好笑的是,我选择后者的原因不是多么的深思熟虑和具有前瞻性,我选择后者仅仅是因为新浪厦门在更短的时间内给了我答复,第一次面试+笔试交方案+第二次面试前后不超过四天,而光合作用走完这些流程用了八天。
记得那天我刚从新浪厦门复试完,走在那时还空空荡荡的软件园二期要去坐公交,接到了光合作用策划经理的电话,电话那头她通知我去上班,我略带紧张和兴奋却强装出坚定的语气答道:“不好意思,我已经决定去别家公司了。”拒绝掉这座城市的明星公司而进入一家刚成立的网络公司,真是一个奇怪的决定。
最后的故事是,光合作用在网络书店的冲击中每况愈下,在2011年底倒闭关门。而新浪厦门在微博的出现并兴起之下,经历了一段辉煌,而我也在多数人不知道什么是社交媒体以及多数公司不知道怎么做社交媒体运营的大环境下,积累了社交媒体运营和推广的经验,从此走上网络策划和社交媒体运营之路。
那时候发生的不重要的小事是,我有一位负责销售的上司,她刚从外企出来,思维清晰敏捷、貌似理性到无坚不摧、销售专业和沟通能力超级强。而那时候的我只是一个刚进职场的什么都不懂的菜鸟,她经常开着车带我见客户,开完会后还跟我分析刚才那个甲方谁才是最终决策者,谁提的需求完全不用理会。她鼓励我那些模仿痕迹很重还不成熟的方案,也为我那些微不足道的小聪明创意喝彩。某天中午,我在她的车上感叹:“XX(总部策划老大)真的是一个策划人员最好的样子,讲思路的时候清晰理性、直指要害;讲创意的时候两眼放光,太有感染力了,我想成为像他一样的人。”她突然在旁边幽幽地说:“你以后也会成为这样的人的。”这句话仿佛一道光芒,给了还在泥潭里仰望星空的我无限光照,她可能不知道在往后的几年里,这句话一直支撑着我走在策划的路上,并越走越远。
2013年,我26岁,找到真正的“课外”兴趣。
2013年前,我对旅行异常冷感。除了大学期间独自一人跑去大连找正在那里上大学的姐姐外,没有任何独自外出旅行的经验,内心也一点都不向往窗外的世界。但我也如大多数有理想的年轻人,哪里都可以不想去,但西藏必须挂嘴边。在大学时期,就嚷着要去西藏,但一直没有成行。没钱、没时间、怕高原反应、怕危险,这种臆想中的“没有”和“害怕”成为了想去不能去的诸多借口。
2013年3月,我看到我微博上关注的一个西藏旅行达人发布了一个行程召集,是3月底4月初去西藏林芝地区看桃花,有专业的包车、有规划好的行程。看完之后我内心很激动,甚至诡异地产生了“如果这次不去就永远不会去了”的念头,我几乎是在瞬间就做出了决定,一定要去,不管请假几天危险几何。
我记得做完决定的隔天刚好是周六,我起床坐在床上,突然觉得一定要马上告诉老板请完假才算真的决定要去。我立马打电话给他:“老板,我要去西藏,12天。”老板愣了一下,我继续说:“我之前就一直很想去,这次刚好在微博上看到行程,已经报名了……”老板再次确认了我要去12天这件事,犹豫了五秒说“那好,你安排好后续的工作。”我兴奋地挂掉电话,西藏已经近在眼前。
接下去,定火车票机票酒店、买睡袋、吃红景天胶囊(预防高反的药),我们很幸运地定到了最后两张从西宁出发去拉萨的火车软卧票,然后在一周内做好了大部分的准备工作(其实真的没什么准备),然后我就这么如期进藏。
在西藏的12天可能是我这辈子内心最宁静、最快乐的日子,不想上网、不想知道外面发生什么事情、不想生活的烦恼人生的困惑,只有蓝得不像话的天空和静静伫立了数万年的洁白雪山。西藏不是我想象的那样,但比我想象的给我更多的震撼。我们从西宁坐青藏铁路一路翻山越岭,在经历了唐古拉山脉6000米的强烈高反后一路下行又迎来了轻松时光;在林芝地区我们一天翻了两座4500米以上的雪山,几个小时内经历春夏秋冬、阳光雨雪,在小村落观群山层层叠障,望白色雪山赏粉红桃花;我们站在4900米的山头被凛冽的寒风吹得鼻涕直流,但眼前仙境般的羊卓雍措让我忍不住抱住身边的朋友说感谢所有一切。
微博上找了一张当时的照片关于这段经历想说的太多,当我真实地站在大自然中间才切身地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和无能为力。那些在内心被认定是生活全部的小理想和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渴望得到答案的人生意义在神山圣湖面前,我豁然开朗。有限的时间,无穷尽的天地,哪有空长吁短叹、裹足不前?我在拉萨给朋友寄明信片写道:“想去的地方都不难去成,我们终究会成为想成为的那种人。”
2013年后我开始玩命旅行,英国、法国、冰岛、台湾、日本、柬埔寨、美国、新加坡、韩国……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记忆就像一颗种子埋在我心底,它慢慢生根发芽,撑起我内心多元化的价值观和不断再去看世界的决心。
2014年在冰岛看到极光2015年,我28岁,创业。
2014-2015年的中国只能用浮躁来形容,满世界都是融资消息,仿佛只要有个CEO、有份PPT随时都能发家致富。
在经历了互联网思维的洗礼和对自己的能力毫无根据的肯定后,我决定创业,做一个完全不了解也毫无兴趣的领域——母婴。那时候为了组建技术团队,还带着创始团队连夜去其他城市跟技术团队聊天,记得聊了N个小时后,三个小伙子终于决定加入我们。然后我就背着这样沉重的全职团队的负担,做起了CEO开始了创业。
这段创业一开始出发点就是错误的,所以过程和结果都没有任何的美好。在挣扎了10个月后,我花掉了自己工作多年的所有积蓄还欠了些钱,失去了作为项目联合创始人的所有朋友,是那种无法再联系连见面都无法打招呼的那种失去。
这段经历太快也太痛苦,以致于我已经忘记了大部分的细枝末节。我只记得那一年的厦门陷入无限炎热的夏天,10月份竟然还热得人喘不过气。那天下午,我见完最后一个有意向的投资人,对方明显表示出没有任何投资欲望后,我匆匆结束了会议自己一个人开着车上了环岛路。我坐在一块礁石上,前面是不怎么金黄的沙滩和不怎么蓝的大海,有稀稀落落几个游客经过,我心里涌起无限的失落和失望,但神奇的是我竟然不怎么哭得出来,硬挤了几滴眼泪之后,我问自己还能坚持吗,答案是不能,也不想了。我决定关掉这个公司。
回过头来看,创业这几个月给了我最大的教训是——看清自己的短板。我原先觉得自己有很好的执行力,也可以做产品,还可以做管理,但我忽略了作为一个企业掌舵者最核心的能力并不是能力本身,是心力。技能能解决的问题理论上都可以解决,但软弱的意志导致了所有的妥协,不管是产品上、推广上还是人员的管理上,当妥协无处不在,一个初创公司根本无立足之地。而恰恰,我并不是拥有坚定意志的人,所以那段经历之后,我非常确定自己不会再创业了,至少是不会作为一把手创业。
创业时自己做产品经理画APP原型2017年,我30岁,重新审视自己。
这篇文章本来应该是在去年的现在写完发出,但直到现在我才写完。因为去年的生日前,我被查出了某个疾病,当然不是致命的那种。就在我过完生日的隔天,我就去住院手术了,当然又是一段不怎么愿意提及也不怎么愿意回忆的往事。
这时候发生的不重要的事是,我生日那天下午,在办公室焦急地等待医生的消息。我部门的三个伙伴喊我开会,说是要探讨某个项目。就在会议进行的间隙,会议室的门突然打开,我部门的所有人出现,有人拿着花,有人拿着蛋糕,有人拿着各种零食,祝我生日快乐。我才意识到会议是一个美好的“骗局”,而这些笑脸才是答案。如果你也有无聊得思考过人生的意义,那你应该也可以理解这些看似不重要却充满色彩的瞬间就是用来对抗人生虚无的。我捧着鲜花,对着“美少女战士”主题的蛋糕许愿,希望自己能在未来更健康快乐地享受这些高光时刻。
去年手术完休养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这些疾病或者身体上的苦痛是不是上天给我一种暗示?这种暗示可能是我活得太着急了,要慢一点;我活得太焦虑了,要轻松一点;过去太容易放弃一些事情了,要坚持一点?当然我不得而知真相,但我越发觉得,应该都是吧。以前我逼团队太凶,我一直按自己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做不到就发脾气骂人,动不动就说这个创意你也好意思说出来。虽然不是满身负能量地无时无刻骂人,但想必周围一起工作的伙伴或者朋友都有很大的压力。在经历了自己身体上和心灵上的痛苦之后,我也做出了改变:在管理上,我决定用陪伴成长代替逼迫成长;在对待自己上,我决定认真对待自己拥有的幸运,并且好好守护,而不是老是焦虑那些理想中的“应该得到”。
这种心态的转变对我带来了很多的帮助,至少我不再是那个说变脸就变脸的上司,我可以享受到所有同事的成长进步和她们的关心与陪伴。这是以往的我,很少能有的待遇。
2017年部门伙伴们送我的生日蛋糕—————————————————————————————————
我30岁前的故事讲完了,其实我现在31岁了。
但我觉得自己一直活在最好的年龄,特别是经历了一些看似乱七八糟、充满痛苦和挣扎的事情,这些都帮助我成为更完整的自己。
就像乔布斯说的——“你不可能在眺望未来时把生活中的每个点连接起来,只有回顾时才能连点成线。所以,你必须 相信今日所做的会影响你的未来。”
5月21日,我在部门内部做了一次关于营销的分享,早上2个小时下午3个小时,五小时的分享让我对陪伴成长更坚定了,这种分享知识的感觉太好了,我希望能一直坚持下去。
如果你能看到最后,可以关注这个简书,我将在这里分享我对营销和对品牌的认知,以及我在实践路上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