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的故事》是我听过最有价值的故事,暂时还没有之一,先来看看,到底什么是笔的故事。
笔的故事文字版一、笔的故事是谁编的?
作者叫麦克罗奇格西,一个600年来第一位于研读25年之后获颁格西(佛学博士)的美国人,普林斯顿大学的荣誉毕业生,曾在白宫接受美国总统颁发总统学者奖章。后来,机缘巧合下,来到印度寺院学习了佛法,在他学习一段时间智慧之后,他的导师希望他能将智慧在实践中去检验,于是他回到美国,和人参与创办了安鼎国际砖石公司,从贷款五万美金、只有两三名员工开始,将公司做到年销售额已突破2亿美金,之后被巴菲特收购。
就是这么一个理论和实践高度都很高的人,创造出来的一个故事。
二、这个故事来源于哪里?
故事来源于金刚经。那么金刚金又是一本什么书?它是一本具有普世智慧的书籍。书全名叫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般若”指的是“智慧”,“波罗”指“彼岸”,“蜜”指“到”,“多”是语尾的拖音,译“了”(有时“多”也可省略),译成汉文合起来是“到彼岸了”。所以原词指的是“到彼岸的智慧“。能断金刚是什么意思呢?金刚是钻石,它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物质,能长久保存且非常永恒,能断金刚,说明这个智慧比钻石还更坚硬和永恒。
这本书的全名意思就是,比钻石还更坚硬更永恒的,能帮助我们到彼岸的,永恒的智慧。所以这个是非常普世的智慧。在几千年之后的今天,依然适用。
三、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很多人看完之后,不知道这个故事在讲什么。它的核心内容是空性和种子。
空性的意思是,万事万物,都包含很多可能性。种子的意思是我们想要什么,就要先给出去,给出去的方式就是种种子。
听起来很简单,但是里面的道理却很深刻。
什么叫万事万物都包含很多可能性。比如我现在失去了一笔订单,正常情况我肯定很伤心,但是如果能深入的思考失去的原因,并做相应的改进,那么后面我们可能能成更大的订单,从而不会让我们限于自责,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更积极的方面。又比如,我的伴侣今天对我发火了,发火这件事情是空性的,可能是他/她心情不好、可能是我忽略了他/她的诉求……
这是一种多角度的思维方式,这个世界是多元的,是复杂的,我们要时刻怀着一颗谦卑的心。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从二元对立、好坏的角度来思考和评价外在的人和事,这种非此即彼带来了对立,生活中的烦恼就来源于此。空性,就是让我们多角度思考,对世界的认知会更客观,看到世间更多的温情、无奈和妥协。
诗人鲁米,有一首诗,意境非常美。
有一片田野,它位于
是非对错的界域之外
我在那里等你
当灵魂躺卧在那片青草地上时
世界的丰盛,远超出能言的范围
观念、言语,甚至像“你我”这样的语句
都变得毫无意义可言
什么是种子呢?意思是,我们想要什么,就要先给出去。我们周围的环境就像一颗大树,是我们曾经种下的种子长大而来,外面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
如果我觉得生活不如意,那是因为我们曾经种下过不好的种子导致的,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世界变的更好,那你就去种下一些好的种子。
比如说,我总觉得我身边的人对我比较冷漠,那是因为我对别人冷漠导致的。我觉得身边的人对我都很好,都很照顾我,那是因为我对别人也很好,照顾别人导致的。如果我希望伴侣能对我温柔以待,那就先多夸奖、赞美伴侣,对让自然就会这样对我。
这包含了几个重要的点。
第一,它告诉我们,所有的注意力,都要聚焦在自己身上,我能控制和改变的只有自己,所有试图想要改变别人,都是行不通的。我们之所以烦扰、焦虑,是缺乏掌控感,把注意力放在了没有办法控制的外在人和事上面去了。而种子法则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我创造的,所有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如果真能做到这点,我们就不会焦虑,心就会静下来,会享受当下。《孟子》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点,每个都有可塑性,都可以变得更好,方法就是去种种子。并不是说我年纪大了,我就是这样了,我改变不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更好,但很多时候却不相信改变能发生。我身边就有很多实实在在的例子。现代主流的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学研究也表明,大脑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改变我们的行为和性格特点。
第三点,它把我们引向关系中。种种子的过程就是主动和外界链接的过程,这就是关系产生的过程。
客体关系理论说,性格在关系中形成、性格在关系中展现、性格在关系中改变。如果想要变得更好(比如升级家庭关系、升级财富等),需要回到关系中,回到能滋养自己的关系中,好种子,能帮助我们得到滋养的关系。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体,发出的任何动力都像是章鱼的一个能量触角,如果被接住,就变成了生能量,产生创造性。如果没有被接住,就变成了死能量,死能量继续向外表达,就变成了破坏性。种好种子,就是在向外界发出生积极能量,他会滋润关系中的双方。
四、内容这么简单,并没有什么太多奇特的地方,我好像理解了,有必要讲三千遍吗?
普世价值的东西,都是简单的、习以为常的、老生常谈的,这些东西,同时也最有力量。
我们经常说,为什么知道了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知道,和真正懂得,差十万八千里。真正懂得一个道理,它会是自然而然,不需要经过思考,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想停也停不下来,刻在我们DNA里面的东西。这需要经过长期的、不断的练习才能达到。
而如果仅仅讲几遍听几遍,并不能变成我们的下意识的行为习惯,只能说知道,不能说懂。
所以,我们需要不停地讲,每天几遍,这样就会让自己时刻记住种子和空性,当我们因为别人冒犯自己而生气了,就会马上想到空性,告诉自己那个人惹我生气的人是空性的,都来自于我曾经种下的种子,于是我们能很快调整好自己,不被负面情绪带着走。只有每天讲几遍,才会让自己时刻置于这种状态下,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言行,久而久之,空性和种子成为了我们的思维习惯,于是就完成了内在的改变。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懂,其实并不懂。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完之后,还要不断的践行,这才是学习的完整过程。但是我们往往只有学而没有习。
笔的故事就是那种最普世的智慧,值得一辈子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