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节了,大家奔赴在回家的路上去祭拜先人,路途远的就在十字路口给先人烧纸祭拜。
今天我与老公、儿子及孩子姑姑一家去祭拜我的公公。公公他老人家离开我们已十五年了,但老人的音容笑貌亦在,我们时刻没忘记过。
公公生前是一名医术精湛的医生,老人一生救死扶伤,治好了好多人的病,他在我们当地口碑非常好。记得九十年代初,我的同事朱师,她母亲住在铜川煤矿,患口疮半年多,四处就医都未治好,花生米大的口疮,疼的吃饭都困难。朱师把她母亲接到西安,在我公公诊所只看了两次就好了,她们一家人感激不尽,给我公公送了十斤菜油,五斤肉(那个年代这些食物价值不菲)。
我外甥女,小时候遇风就出荨麻疹,孩子痒痒难受,姐姐寻医问方,效果不好。我结婚后,一次小孩来我家,又出荨麻疹,公公给孩子配了三副中药,孩子吃后再也没出过荨麻疹。前段时间去我妈妈家,外甥女还说起此事,念着爷爷的好。
公公对儿子很严格,对孙子却非常娇惯。我儿子小时放假,若回他爷爷家,他爷爷奶奶必是围着他转。早上吃饭前,先要跟着他给饭鞠躬,才能吃饭(说是幼儿园的规矩);家里没吊床,让爷爷奶奶用床单荡他;给奶奶头上插上花,还要让他的太太夸奖……这些恶作剧,我的公公居然欣然接受。哈哈,真是隔辈亲!三个老人就是这样宠爱着我的儿子,现在想起来,那一幕幕如同昨天发生。
顺便记载一下清明节的起源。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清明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留下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庭共同记忆,也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愿亲人在天堂一切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