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若愚
编:金兆丰
以前我们刷到过太多的鸡汤,曾几何时我们也开始用这些鸡汤勉励着自己:
“不努力如何才能配得上自己的野心”?
“熬过去,一切都会变好,
你就会成为爸爸妈妈的自豪”
“在一切没变好之前,你一定要给好运留点时间”
“在今后你闪闪发光时,你会感谢这些糟糕的日子”
……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不仅没有变得像预期一样越来越好,反而总是在不断地从一个深渊,迈入另一个深渊。
所以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7475675/d396dc4d583fc431.png)
小时候
一毛钱一根的辣条吃完嘬嘬手指幸福感就爆棚
裤兜里的两块钱就是一笔巨款
玻璃弹珠可能是唯一的玩具
谁家买了手柄游戏机立马摇身一变伙伴中的leader
见到广告单上的德克士汉堡馋的流口水;
周末去田里抓上一瓶蚂蚱用狗尾巴草穿成一串
……
![](https://img.haomeiwen.com/i7475675/8efcb50adc99a7a2.png)
小时候
滚得满身是土回家
妈妈看到这副脏兮兮的模样免不了是一顿骂
偷偷把爸爸的烟盒拿出来挨到炉边点着就跑
披着浴巾和伙伴们玩上一下午的cosplay
和动物园的猴子合影也能高兴一整天
爸爸带自己玩上一次卡丁车可以神气好久好久
……
小时候
许多“第一次”都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第一次上学是长大的开始
第一次自己乘公交车是独立的开始
第一次拿到奖状是优秀的开始
第一次学会骑自行车是掌握新技能的开始
第一次上台表演的骄傲的开始
……
那个时候到了夜晚倒头就睡,哪会像长大的我们,总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7475675/f22de6ed3e70a3d0.png)
不知屏幕前的你是否和笔者一样,小时候无数次许下过“快快长大”的愿望?
而等我们终于到了18岁
恨不得立马向全世界宣告我们“成年人”的身份
我们试图摆脱父母的束缚
我们试图挣破一切牢笼
我们终于可以自己做决定
我们终于离开了父母
这是我们独当一面的开始
后来啊……
大学的每一科考试只有一次机会
社团俱乐部经历也乏善可陈
应届生的身份只有两年
但是幸运的是
大多数时候的我们撒撒娇
父母的转账就已来到
如果幸运,遇到三观相通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少可以排解些孤独。可是这个时候的你,有没有开始享受独处?
25岁的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
薪资不算满意却没得更好的选择
不够努力却觉得自己很辛苦
不够坚定却也没什么方向
没能成为父母的骄傲却也没能常伴他们身旁
于是
我们开始【习得性无助】
慢慢接受现在的现状
越来越丧
无望
······
![](https://img.haomeiwen.com/i7475675/57efc8b07a8859b6.png)
那么什么是【习得性无助】呢?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这个实验推及到个体会怎样呢?
如果一个人觉察到自己的行为不可能达到特定的目标,或没有成功的可能性时,就会产生一种无能为力或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认知缺失、动机水平下降、情绪不适应等心理现象。当然,人有主观能动性,能够对客观环境和主体因素进行分析,对自己行为失败的结果进行归因。
当一个人将不可控制的消极事件或失败结果归因于自身的智力、能力的时候,一种弥散的、无助的和抑郁的状态就会出现,自我评价就会降低,动机也减弱到最低水平,无助感也由此产生。
那么习得性无助会有哪些表现呢?
首先,努力无意义。“宿命论”似乎成为了一个更好的解释;
其次,自我评价降低,觉得事到如今都是自身的原因,由于自身智力和意志力不足才导致如今的结果;
第三,消极的定势。“习得性无助”的这类人通常认为自己的生活经验是失败的,从而逐渐形成了刻板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态度。他们认定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济于事。他们还往往固执己见,不能吸收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消极的方式重复不变地对待生活中出现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7475675/81f2e2c3171880ba.png)
温馨提示
如果屏幕前的你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漩涡,也切莫妄自菲薄,关注我们,后续教你如何学会“习得性乐观”!
作者简介PROFILE
熊若愚
助理心理咨询师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潍坊医学院心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跨临床与亚临床群体心理健康研究中心(Centre for Transdiagnostic Mental Health Research)应用心理在读硕士
实践经历:研究生期间多次担任大学生成长性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助教
实习经历: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医院临床心理科,潍坊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个人箴言:慢慢来,比较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