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云赏·蓉中伽蓝 ▏成都昭觉寺

云赏·蓉中伽蓝 ▏成都昭觉寺

作者: 工运云平台 | 来源:发表于2020-10-17 18:50 被阅读0次

温风吹稻浪,清香满衣裳。斑驳的光影随风摇曳,满目皆是清雅。请您抛却世俗的繁杂与纷扰,暂避内心的浮躁,带着虔诚的心,跟随小编一起云赏成都昭觉寺。

昭觉映像

素有“第一禅林”之称的成都昭觉寺,位于成都市北郊青龙乡。昭觉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初名建元寺,传据汉代眉州司马董常故宅所建。唐僖宗时,唐代高僧、禅宗曹洞宗传人休梦了觉禅师住持建元寺,兴工构殿,扩建寺庙,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唐僖宗取“以其昭昭使人昭,以其先觉觉后觉”之意,赐名“昭觉寺”。历史上虽然屡次毁于动乱,但数度重建中兴。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皇帝赐昭觉寺“法界精严”匾额,并题五言律诗一首赞之:

入门不见寺,十里听松风。

香气飘金界,清阴带碧空。

霜皮僧腊老,天籁梵音通。

咫尺蓬莱树,春光共郁葱。

——清·康熙

昭觉寺坐北朝南,其建筑采用典型的十方丛林建筑格局。

该寺是四川重点佛教寺院,也是我国重点的佛教活动场所,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

从1984年起,昭觉寺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先后维修了大山门、八角亭、天王殿、地藏殿、观音阁、御书楼、韦驮殿、藏经楼、五观堂、石佛殿、普同塔、先觉堂等殿堂楼亭。寺内巍峨的殿堂、精美的佛像和法器、碑碣等,都赢得了国内外游人香客的赞誉。

昭觉寺照壁

山门的两边有侧门,分别书有“法轮常转:乐念弥陀庄严万行因华,安心净土圆满三身果德”与“佛日增辉:显密总持教证正法永久住世,以戒为师深入定慧解脱自他”之联,围墙两边则各书“诸善奉行,诸恶莫作”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昭觉寺山门

昭觉寺山门屋脊雕塑十分精美,众神仙列位其中,罗汉伏狮、罗汉降龙于两边,精致而生动。

赵朴初会长所题山门匾额

山门殿内则供奉镇守寺院平安之各护法,两侧各塑水火金刚、伽蓝土地。山门内侧则供奉有清朝官员福康安的塑像,这在寺庙里可不多见。

穿过山门,眼前顿时敞亮开阔,寺内庙貌荣光,花木雅洁,树木林立,浓荫蔽日,唯闻鸟鸣,空灵静谧。透过斑斓的阳光,掩映于林边的建筑若隐若现,显得愈发清净古朴。

沿着中路走,前方有八角亭——虔心亭,匾额两侧柱子上有楹联“路直心善怡修福,月明亭静乐参禅”。再进一步,则有“池流八德:遥望亭高分八角,仰望路直绕双溪”之联。亭内之人,均止语静坐。

乘闲游胜地,杖策月明中;

烟散山光淡,春深草木封。

泉流分野色,溪度引长虹;

难尽归欤兴,仍闻静夜钟。

除山门殿、虔心亭外,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还有天王殿、地藏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这四大殿,左右两边则分布着鼓楼、钟楼、三圣殿、达摩殿、药师殿、观音阁、上师殿等偏殿。

寺中第一重殿是天王殿(又称弥勒殿),天王殿正中供奉着弥勒塑像,左右供奉着四大天王塑像,背面供奉木雕接引佛像。

第二重殿为地藏殿,供奉大愿地藏王菩萨,右侧侍立闵公,左侧是闵公的儿子道明和尚。

1991年5月,昭觉寺隆重举行了重建大雄宝殿暨佛像开光典礼。

清定法师所书匾额

宽霖法师所书匾额

隆莲法师所书匾额

寺院内的参天古树有很多,大雄宝殿前那棵树冠巨大的古黄桷树则格外引人注目。

树包碑

殿前一棵古菩提树,树冠巨大,遮盖住大殿的大片平台。此树内包着一石碑,已近千年历史,古树被誉为天府树王。据传,清代道魁祖师曾有预偈: "树包碑, 椰瓢飞,柱头落地祖师归",后来这些预偈全应验了。

藏经楼,供奉玉佛像、珍藏经典、文物。

藏经楼顶屋脊上的雕塑十分精美,造型栩栩如生,不禁让人驻足欣赏。

圆通宝殿可谓当代佛教建筑的杰作,其造型是昭觉寺独有的,外方内圆,有“歇山顶”和“亭尖顶”组合顶部,殿门前二龙戏珠两壁。殿里每面都供奉千手观音菩萨庄严精妙,熠熠生辉。

应世人间

观音阁内,塑有三大士、四祖师及壁塑十八罗汉漂海像。

昭觉寺观音阁前,朱德元帅所书“应世人间”匾额记录了一段朱德元帅与昭觉寺的深厚渊源。1917年,时任滇军旅长的朱德曾在昭觉寺避难,与当时的方丈了尘法师相交甚深,当时,他住在昭觉寺内的八仙堂。据僧人说,当时朱德等人到昭觉寺时,整个昭觉寺被一场大雾笼罩着,一直等到四处烽雾散尽、天朗气清时,朱德等人才安全离去。为表达感激,朱德回到云南后,委托成都的同学周官和请当时的著名书法家颜楷书写了“应世人间”4个字,并用楠木制作成牌匾,赠送给昭觉寺。此后朱德每次回到四川,都不忘到昭觉寺看看。

朱德元帅所赠匾额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来到昭觉寺,首先问:“了尘和尚还在否?”同时又到观音阁看他赠的那块匾——“应世人间”。回到北京后,朱德特地找到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赵朴初谈起昭觉寺,要赵朴初帮助把成都昭觉寺充实起来。后来,赵朴初在寺内划出一幢房屋——思德堂,来纪念朱德,并把自己收藏的朱德亲书的“万水千山”四字横幅捐献给昭觉寺。同时,朱德把自己心爱的兰花也赠给昭觉寺。朱德生前最爱兰花,常以兰之高洁砥砺自我品格,1962年元旦,他作有《咏兰》诗:“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旁。”

松风明月

昭觉寺旁的一座院落里安奉着圆悟克勤墓。墓园大门有赵朴老题的联语:昭觉堂开应众机草偃风行三十棒;圆悟老来垂双手叶落归根千百秋。

随着两扇大门缓缓打开,门后一块石碑渐渐出现在我们面前,石碑上刊刻的是《重修圆悟禅师墓碑记》,石碑后则是禅宗临济宗杨歧派第四世祖师圆悟克勤禅师(1063-1135)的的墓冢。圆悟克勤禅师先后弘法于四川、湖北等地,晚年住持成都昭觉寺。声名卓著,皇帝多次召其问法,并赐紫衣和“佛果禅师”之号,后又赐号“圆悟”,去世后谥号“真觉禅师”。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圆悟克勤禅师圆寂之后,门人建塔奉安。

圆悟克勤禅师的禅法荟萃各家精华,超宗越格。其弟子满天下,为临济宗杨岐派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其著作《碧岩录》被佛教界称为”禅门第一书“,《禅茶一味》则流风至今,被尊为茶道至宝。昭觉寺也因圆悟克勤禅师被许多临济禅僧奉为祖庭。

丈雪通醉(1610—1695),俗姓李,内江苏家桥人。6 岁入寺,得法名“通醉”。后师从破山海明,师徒俩曾同游梁平蟠龙洞。破山见瀑布逾丈,色白如雪,乃为通醉取法号“丈雪”。第二年丈雪辞别破山,芒鞋棕笠,往来川陕黔,传教廿余年。清康熙二年,昭觉寺的中兴祖师丈雪法师在他乡传法多年后回到成都,见昭觉寺遭兵燹后一派荒凉,于是发心重建。历时十余年,奠定今日昭觉寺之规模。

丈雪属临济宗一派。“领众开田”,与农结合的禅风,存“一粒一粟,取之耕耘”的本色,是丈雪精神的过人之处。丈雪工书, 善画山水,以高超的佛学造诣和诗文书画享誉海内外。

离丈雪祖师墓不远的地方,有昭觉寺中兴后第五代方丈守仁祖师和第六代方丈道魁祖师的合葬墓。

道魁了元禅师是昭觉寺历代祖师中功勋卓著的人物之一。自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出任昭觉寺方丈以来,兴道场,树法幢,可谓是内外安和,天清地宁。他善观众生根机,开辟了昭觉寺禅净双修之道风,使常住修学僧人达500余众。在他住持之时,昭觉寺的道风达到了自圆悟克勤祖师以来的又一次鼎盛局面。

昭觉寺现任方丈演法法师率僧众礼祖师墓

昭觉寺内,与东北部的碑林大体对称的位置,有一座舍利塔,是1999年去世的昭觉寺方丈清定法师的舍利塔。清定上师(1903-1999),俗姓郑,名全山,浙江三门人。1943年出家。1986年住持昭觉寺并主持寺院恢复重建,为昭觉寺的恢复重建及成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昭觉寺东北部有一片塔林,其中有一座简朴的灵塔就是戴季陶夫妇合葬墓。戴季陶殁后,其遗骸几经波折,1993年,在党政部门协调下,由清定上师主持仪式,将其遗骸迁葬昭觉寺。1996年清定上师收到蒋纬国信函,感谢昭觉寺僧众对其义父夫妇灵体的照顾。

昭觉寺不仅在中国佛教史上有重要他位,至今日本和东南亚一带的许多佛教寺庙都把昭觉寺视为祖庭。

经过近千年的沧桑变化,昭觉寺依然伫立在成都北郊,继承发扬圆悟克勤禅师、丈雪通醉禅师等高僧大德勇猛无畏的济世精神和拳拳爱国之心,不断精进,与时代同行。期待昭觉寺这座古老的川西名刹在新的时代里书写新篇章,为成都佛教的发展、天府文化建设做出新贡献。

成佛传媒 成都市佛教协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云赏·蓉中伽蓝 ▏成都昭觉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fef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