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一想喜欢热闹人多的我,竟然很享受独处的时光。每每周六,睡到10点起床,慢悠悠的洗漱,平常10min搞定的周六需要30min。随后溜达出门,小区旁边小巷中买点水果零食,买碗喜欢吃的炒饭,回家打开喜欢看的NBA,那种惬意,难以言表。
我怀疑自己是一个双重性格的人,活泼且安静。一方面,平常工作中生活中喜欢和人交流(这也是我从研发转到现在运营支持岗位的最大考量因素),曾经记得研发的时候,一天对着黑屏电脑(敲伪代码)很少交流,有时候一坐就是一天。没有项目的压力,也没有其他不开心的,但一天下来没有沟通没有交流心,心情就莫名沉重起来,时间久了就慢慢不开心了。但我还是喜欢那份工作,只是不喜欢工作交流少的工作性质和氛围。另一面,我有时候不喜欢热闹嘈杂,我喜欢放空,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发呆,因为我没办法在喧闹的环境中思考问题。很多决定和构思,都是我一个人在车上,一个人吃饭的时候,脑海里先梳理各个环节,已经形成解决方案。安静状态下的思考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也是最有生产力的时候。其实这两种性格并不矛盾,正如这世界,白天热闹非凡,深夜静谧安宁,白和黑交替周转,和谐相处。
白天,整个节奏非常快,被任务,被KPI催着往前奔跑,有时候甚至有点撕裂的感觉。接触到的信息太多,且留给大脑思考的时候太少,很多时候囫囵吞枣,还没来得及消化,整个氛围大多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此时的状态并非是最好的状态,做出的决定也并非最合理的。
因此一个独处的时间显得尤为重要,让大脑消化吸收,剔除无效垃圾信息,提取有用关键信息,整理加以提炼,做出最合理的决定,避免在嘈杂的环境中做重要的决定。人和机器本质上没有区别,都需要保养,一直高频率的运行,身体和大脑都会有出错的可能。独处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修养生息,让自己缓下来,清空大脑,轻装上阵。
独处也可以什么都不做,譬如周六的我,也是一种放松。独处是一个概念,而非具体的形式,只要符合自己就好,可以安静的看本书,可以悠闲的晒个太阳,也或撸个猫,独处的真正内涵是和自己相处,让自己愉悦,让大脑休息。
朋友,生活再忙碌,请你像我一样给自己一点独处的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