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凉哩哩

作者: 南遇北辞 | 来源:发表于2020-01-24 08:06 被阅读0次

    冬,对仗夏。

    总有一些夏的热度持续到冬。

    今冬一档《我们的歌》,新老搭档,再卷《乐夏》高潮。

    那期李克勤、周深重新演绎《大会堂演奏曲》,“潇潇飕飕悄悄夜静无人,伴我行是寂寥。丝丝点点细雨串串落下,迷离扑朔飘渺。冰冰冷冷滴着微微柔黄,是雾灯的苦笑。飘飘凉风,轻吻浪潮……”

    深情款款处细数全曲,共使用了23处叠词,此情此景全在这别致的韵脚处,很难想象李克勤填词而就时,仅21岁。

    如果说穿插小夜曲、即兴幻想曲作为《情非首尔》、《大会堂演奏厅》的引子,是编曲的创意。那么曾填词百首的李克勤,不仅是现场超赞的“零瑕疵歌手”,更是一位文人气质的吟诵者。

    这份词赋功底的书卷气,和郑中基的莱卡摄影相似,崭露在外的是某一方面的才华,凝聚在内的则是岭南文化背景给予的支撑。

    才华,是点的破壁;文化,是面的依托。

    溯及岭南文化,广东潮汕地区是其重要支体。

    潮汕文化之另一种乡愁

    有人说潮州城破,汕头城旧。老城厢走一走,生出了疑问:不是侨乡吗?不是经济特区吗?为何没有想象中现代化,不合逻辑!

    穿过牌坊街的僧人,青布衣、黑布履,杂色一片中踏出沉寂。


    卖水果的老妪,辛劳的五角钱。穿戴、表情、场景,老电影的画面令人追忆起吃粮用计划的年代。

    小小的茶屋阁楼

    踽踽独行

    人类和生灵保持着常态化的一致——提防、戒备;迷茫、孤独。

    期盼

    这张照片或者可以为访客解开疑惑。

    窄窄旧巷,浅浅背影——许是深夜加班结束,许是办事回还,许是……纵然没有了更夫的锣点、拉长的调子,长夜归人,终是往温暖的家的方向。

    早年因贫困,大批潮汕人远涉重洋谋生,再以乡土为纽带,形成了庞大的“潮商”群体。无论境况如何,闲云野鹤总会思乡,倘若巢穴被连根拔起,城市面目全非,归家还有何意义?

    街角的一个摊头;落座的一杯茶水;街坊的一句俚语;甚或被打闹的小孩撞一满怀,都让游子皈依在故园的怀抱里。

    一杯解乡愁,那破楼残垣、旧里窄巷,正是地域文化的根基。

    手艺人

    国内共有“西湖“36处,也曾去过几个。潮州西湖公园小而静,更接近八零年代市立公园的感觉。

    店铺

    侄儿幼年寄居在奶奶家一段日子。有时想妈妈了哭闹,奶奶拿玩具和吃食哄他。侄儿不哭了,噙着泪坐在小板凳上。

    “奶奶,我还是想妈妈。”

    “那你在心里想。”

    从前的娃娃都懂事,就这样坐着,心里想着妈妈。

    牛丸、蚝烙,炸鱼豆腐……潮汕人爱吃的美食。小时候累了,饿了,受欺负了,只要吃上一口妈妈做的味道,就全解了。

    揭阳、潮州、汕头共用一个机场,可见三城的区位关系,潮汕更如手足般密不可分,两城相隔不过百十公里。

    汕头礐石码头,韩江、榕江、练江三江汇合出海处。

    一处,一日,三时。

    其实真的不需要那么多干扰,迷失在洗脑与被洗脑、暗示与被暗示中的人们缺少思考的安静空间。那些煽情激励如劣质酒,会让人膨胀自我、麻痹神经。

    碰到“醍醐灌顶”,谨慎绕行。

    元旦放假,成批金山中学的寄宿生从礐石搭轮渡返回市区,与惯娃成性的江浙沪不同,学生来往无人接送。

    行李箱加一支烟是男生的标配。每一个分镜头都有特写,那是少年的你浪荡于江湖,乘风处泛起涟漪。

    滨海长廊步道

    青苔绿栏、黄门红窗。

    老宅,掉了色的彩漆画。

    礐石和鼓浪屿有某种相似——与市区隔水相望,丘陵绿植,曾有大批西方人居住……

    地方旧了,贵气依然。

    猫咪独守

    博尚雅·狮泉,聚会中的老人,幸福的晚年时光。

    南澳渔村

    潮汕文化之袅袅音律

    “文化”的命题太大,聊起来难免拘束。潮州载阳茶馆边呷茶、边听戏,让文化气息在一盏茶的汤色飘摇里,不经意地热乎开来。

    从1958年的人艺,到1992年的北影,再到2019年的人艺,《茶馆》被三代演员搬上话剧舞台和银幕,年代跨度60年,演出场次700余场,成就了于是之、蓝天野、杨立新、濮存昕等知名表演艺术家。

    九零年代初参观北影,正逢管老爷子(管宗祥)签名售书,听闻老爷子低沉沙哑又麻溜利索的北京官话,再往《茶馆》片场旧址里提溜一转,浑然有了就着大碗茶,观曲艺杂耍的代入感。

    上述非题外话,因为这般感觉隔却几十年,在阡陌大地的另一端、暖阳普照的粤东小城得以重觅。

    北京前门有“老舍茶馆”,潮州竹木门有“载阳茶馆”。

    如此,北方,对仗南方。

    一圈旧巷、几挂灯笼、两层小楼,载阳茶馆兼具民国骑楼与西式琉璃瓦建筑风格。

    一楼天井搭成戏台和茶座,木制方桌配短椅,简单有质感。楼上三面围坐,设有包房,文玩字画齐整整点缀其间。

    进得馆来,水壶茶盅、糖果小吃好生伺候。喝茶听戏,喝的是地产单枞,听的是乡音潮剧。

    琵琶、二胡、扬琴等演奏着传统丝竹民乐。

    广东音乐多为结构单一的小品,擅长于描摹自然景物和生活小境。曲调富有装饰音型,俗称“加花”,色彩明亮、华美,旋律跳跃、活泼,恰是应了南方明媚的天气。

    清丽的民国倩影

    潮州讲古,类似于南方的评话,尽管需要借助解说词才能略懂一二,但神韵和腔调完全领会。

    边厅墙上的图片,记录着“载阳”从茶馆、客栈逐渐壮大为包含文化学堂、艺术团体在内的发展沿革。

    偌大一个地方,把建筑文化、茶文化和戏曲文化糅合一体,成为潮州老城的一处文化地标。

    好茶知味,好曲知韵,真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谁说茶馆只是喝茶而已?由北至南,茶水里流淌五调音律,茶香间夹杂百态人生。

    潮汕文化之功夫茶

    说起功夫茶,想起深圳御姐家的公子,当年初入职场二十出头的小帅,泡起茶来已有几分老道。

    “没事儿总和潮汕同事喝茶,看也看会了。”

    早在唐代已有工夫茶,中原移民把它带到闽、潮一带,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茶道工艺。

    潮汕人的日子浸润在茶汤里,以茶会友,品茶论道。纵使经济发达,又是著名的侨乡,外来茶种围剿之下,本土的凤凰单丛亦从未失色。

    茶馆、茶庄遍布老城,茶文化藏龙卧虎于坊间。

    东门街韩阳元大茶庄,320平。

    店家的特别之处是潮州唯一的体验式茶馆,免去了茶客不好意思只喝不买、或担心未经试喝不知购回何味的麻烦。

    茶样,10元体验包,自泡自饮。

    小老板种茶、制茶、卖茶。算是比较投缘,亲自泡茶与我们聊天。

    单丛冲泡宜用朱泥、白瓷盖碗,每一泡都要洗茶,再用“韩信点兵”把茶汁沥尽。

    凤凰单丛产自粤东第一高山潮州凤凰山,那里有一片古茶林,存3000多株珍稀古茶树。其中的茶王为“宋种”,植于四百年前,现存仅一棵,每年产量不过5斤。

    问及价格,小伙儿抿嘴一乐——“无价”。

    品尝了两款香型:蜜兰香和大乌叶。前者绵长,后者浓郁。

    单丛极耐泡。

    取6-7克,可泡40遍,5~20泡口感和纯度最佳。正常饮茶量一个月只需半斤,若以500-600元一斤折算,较之普洱等,是未经炒作、亲民又好喝的良心茶。

    “韩阳元茶庄”在茶艺界美誉无数,小老板桌上搁着最近一次的收获——深圳第九届“中茶杯鼎承茶王赛”38个国家参赛人员中,单枞“鸡笼刊”夺得乌龙茶类金奖。

    除了制茶工艺精湛,店家的用心之处还在于聘请专人设计茶标、茶罐、茶盒等一系列衍生品。

    取之把玩,每件都可称之为养眼的工艺品,是嗅觉、味觉享受之外的手作之美。

    最早接触单丛,喝的是“鸭屎香”。“鸭屎”二字虽不雅,却是乌龙茶里的佼佼者,也是大众接受度较高的香型。

    关于名称的由来颇有些戏谑,一说生长在“鸭屎土”的茶园里;一说叶片形似鸭脚木;一说是茶农的小心机……至于何为正版,不费工夫探究了。

    初访“韩阳元”,不觉聊了数小时,让人流连的不知是茶气的持久回甘,还是小伙的敦厚好客。

    现今有种乱相,把茶从哲学层面推入玄境,似乎愈能把你听迷糊的,身价愈发金贵。其实茶不过是一片树叶,是自然之母给了它一点灵性。让茶跳出吹捧,回归无华,才是每一个爱茶人的养心之道。

    公园、街头、居家,细碎的日子因了茶的纯粹,活出了真滋味。本是普通百姓,知晓一点通识性常识,不出笑话,足矣。

    牌坊街老街客栈,店面再小也辟出一方茶室,为异乡人的短暂停留送去温情。

    小老板口中的“无价”乃昂贵之意,而我理解的“无价”为天下奇珍不尽以价值衡量,就像老友常挂嘴边的那句“适口为珍”。

    幽兰生于野岭,好物不问出处。

    “适口为珍”,对仗“好茶无价”。

    薄礼赠知己。老友置晒红入罐,摆于茶桌,装饰效果奇好。

    潮汕文化之风物遗迹

    谈到地域文化的厚重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积淀,潮州自古即是一座有底蕴的城,外地人对它的了解还不够。

    和茶庄小老板聊天时,问过他“韩阳元”茶庄名称的由来,是祖上姓韩吗?经过介绍以及在韩文公祠的游览,算是补上了这档历史知识的空白。

    当年韩愈被贬潮州刺史,以戴罪之身在潮七个多月,把中原先进文化带到岭南,办教育,驱鳄鱼,为民众做了许多好事,被潮人奉为神。

    潮人将笔架山改称韩山,山下的鳄溪改称韩江。

    如此话来,茶庄也可以说姓韩。出于膜拜,出于讨彩头,和祖宗姓氏全无干系。

    韩文公祠

    清末民初,具有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引入老城,与明、清遗留修葺的石牌坊共存,形成了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最盛时,潮州曾有牌坊91座,后历经岁月沧桑,保留修复22座,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牌坊街。

    太平路、东门街一带的牌坊


    下水门,旧时潮州府七座城门之一,引韩江水入城的水利设施。

    老潮州人赞赏某处、某事很热闹,常常说“热过下水门”。

    广济门,也称"广济楼"、"韩江楼"、"东门楼",建于明代,是七门中最巍峨壮观的一座。

    南风凉哩哩 南风凉哩哩 南风凉哩哩

    夜幕下的城楼

    无人问津,唯孤灯作伴,城墙上的摆摊男子。

    中国四大开元寺之一,潮州开元寺。

    旧庙门已弃之不用,牌匾深掩于一片浓荫之翳,不易找寻。

    古刹梵音,无上清净。

    莫以为他在练习某种武术门派,信徒用自己的方式虔心礼佛。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中国古代著名桥梁之一,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

    引桥为浮桥,如图由十八艘船只连结而成。

    浮桥断开时有利通航,合拢时便于行人过往韩江两岸,每日按照季节固定开合时间,老规矩一直延续到今天。

    上午九时许,船工正在连接浮桥。

    十时,桥面完全合拢。

    广济桥全长515米,东西两段18墩,始建于南宋。难以想象无任何机械装备辅助,完全靠人力搬运石墩、石梁,是何等艰巨又何等恢宏!

    人定胜天,民不能忘。这一建,历经57年!

    “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如今,韩江架起了气派的新大桥。

    广济桥逐渐弱化了通行功能,化身为旅游目的地。走走、看看,一个来回约莫四十分钟,喟叹于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的结晶。

    每晚九时,韩江两岸上演华美音乐灯光秀,水影、树影、灯影,在璀璨灯光的映衬下,广济桥更显俊秀。

    1860年《天津条约》签订,汕头开埠。客观来讲,在殖民者进行掠夺的同时,也推动了近代汕头民族工商业的繁荣和发展。

    虽然是被动开埠,如今再用审视的眼光回首这段历史,不完全是消极的。

    经过一幢旧楼,墙壁上的喷画点睛了这段历史。

    汕头小公园,上世纪30年代初建设而成的商业中心,配以假山、花园、亭台等景观,设计理念在当时可算超前。现存有中山纪念亭、老妈宫、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汕头邮政总局大楼、使馆洋行等旧址。

    这座红柱绿瓦的八角楼名为“中山纪念亭”,是小公园的标志性建筑。那些久居海外的老华侨,对汕头最深的印象,恐怕别无他处了。

    全国唯一呈放射状格局骑楼街道,也是中国大陆面积最大的一片骑楼群,规模远超广州“上下九”等地。

    走完了小公园的大部分街区,雨夜鲜有路人,商家也早早打烊,只瞥见街边的共享单车。

    未能领略小公园的热闹并不遗憾。既有久远的历史,又有新生的产物,古今并存,已经是一个时代的进步。

    礐石山头静静伫立90载,汕头基督教会礐石堂。

    南澳海岛旧为福建广东两省分别管辖,边界标志设于总兵府内。

    总兵府依山傍海,为明清总兵驻地,统辖粤东、闽南海防事务。

    现在,原总兵府旧址改建为全国第一座海防史陈列馆。

    总兵府前有棵“招兵树”,相传民族英雄郑成功在该树下张榜招兵收复台湾。

    20米高的古榕树历经400多年的风雨洗礼,仍苍劲挺拔,盘根错节。

    潮汕文化之南风凉哩哩

    是夜离开载阳茶馆,瞧见前厅的边桌上搁着这么一本书,觉得书名有趣,翻了几页。

    潮州籍作家李英群的乡土题材作品。南风凉哩哩,是潮州方言民谣,作者以此借喻和抒发对家乡的热爱。

    关于潮汕的自然环境,文中描述:

    “我乡下老家那座四点金祖宅,三面都是水田。出门南望,枫江两岸,平畴千顷,绿野铺到天边。阳春三月,禾苗封行时,总有阵阵清风从南方吹来,夹着泥土气息,带着稻叶子散发的湿气,还有野草的微香,清清的,凉凉的,令人通身舒爽,润心畅怀。”

    多好的文字,禁不住读出声来。摹声、摹色、摹状,描绘的不正是我们所见所感?先生有才,文字通透,吾等逊色,拙图配之。

    日出凤凰洲

    南岛春晓

    海岛人家

    复古灯塔

    半山半海半风车

    潮州人喝工夫茶,不叫“冲茶”叫“滴茶”,李先生评价“这不是字眼问题,是心态问题,工夫茶的境界,全在那慢慢的一滴之中了。”

    是的,潮汕人一生依海为家,以茶相伴,日子都回甘在这如水光阴里。

    青澳湾内,似有船娘唱起渔歌。不见影只闻声,还有那季节捎来的南风,忽而近、忽而远,凉哩哩、情切切……

    因为漳州和泉州,有了《双城古早味》。

    因为潮州和汕头,有了《南风凉哩哩》。

    天遂人愿,又一处完美对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风凉哩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fhy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