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这篇让我想起了黄泉相见的典故,颍考叔看透了郑庄公的心思,于是建议用挖地道的方式,使郑庄公得以与母亲在黄泉相见,这是为善。也是不得已的办法,因为后悔思念母亲,因为思念是无法控制的,为善,也只是需要一个借口而已。
而家将是走投无路,当强盗是为恶。是现实所迫,他并不想,正找不到为盗的说辞。从接连的地震、旋风、大火、饥馑和被扔于罗生门的无名死尸,就能看出环境的恶劣。家将为何站在罗生门下避雨?
实在因为无处可去,这里是狐狸和强盗出没之地。
老妪只能拔死人的头发谋生,似乎已是被生活逼迫到了极点,想想家将和老妪在死人堆里相遇都阴森恐怖,更何况一个老妪怎么下得去手去拔死人的头发,想想都毛骨悚然,连家将都被震住了。家将此时心中还有恶(wù)恶之心,把脑海中闪过当强盗的念头也抛在脑后了,老妪的行为激发了他的善念,然而,老妪的一番辩白又让他想到了自己被逼迫走投无路的处境,现实的无奈激起了他的恶。
既然已经来到了强盗出没之地,就实在是走投无路,即使不想,但不择手段也只差一个借口而已了。
不然他为何要去听老妪的解释?
从恶必然需要一个从恶的借口和逻辑。
老妪拔死人头发就够可怜了,最后连衣服也被强盗抢走了,实在更加可怜。
为恶,也是一念之间。为恶就像一个链条,一旦有了开端,就会引起更多的恶。
而人为何不得不为恶?就不能不发人深省。如果老妪不是生活所迫到极点,不会去瘆人的死人堆里谋活路,如果家将没有在饥荒之时被辞退无处可去,他就不会被迫来到强盗做窝的地方。
雨下着,夜间连蹲着的蟋蟀也走了,可是家将打着喷嚏,缩着领子,却不知道将要去哪里,只好往楼上去穿过死人堆,以期可以取暖。
家将与老妪为恶的借口,看似讽刺,实则沉痛到了极点。
这又让我想到了《水浒传》里的天罡地煞,草莽英雄,若不是世风日下,谁愿辱没名声落草为寇?
据说芥川龙之介也喜欢看《水浒传》,二者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芥川龙之介隐去了自己的感情和情绪,只是讲述,但耐人回味之后,总隐隐有那么股悲凉之意。表面是恐怖,冷静,实在是个悲伤的故事。
《老年的素盏鸣尊》让我想起了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和《雷峰塔》中的相似情节。有时候,人会不自觉地或者说无意识或者说也是有意识的延续着上一辈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下一代,仿佛魔咒一般传承。这是人性的局限。一代代人只是故事变了,版本变了,然而本质没变。
人性是说不清的,又是人们想要看透的问题。
即使看透了又怎样呢?一代代人还是在这个圈子里。
但正是人看清了自己,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
完美是没有的,但会更好。
冲突与矛盾永远都在。
最后,大概只能是善的微光,能救赎自己。
当素盏鸣尊瞄准小舟上的箭,久久没有射出去,眼中伴着泪和笑,肩头慢慢松下来时,他释怀了。扔开了弓箭,他解脱了,解开了捆住自己的枷锁和心魔。
因为他未曾被温柔以待,所以他将他父亲对待他的方式和对父亲的恨传递下去,又转移到那个很像他年轻时的自己的女婿身上。最后的转变应该很难很难。
一个人不能给别人他没有的东西。
希望你被温柔以待,如果没有,那也尽量温柔以待别人。因为善与恶,都会蔓延、传递和传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