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爸爸打了一通电话,让我回家吃饭,说做了红烧猪蹄,我不在意地问道,“我又不爱吃猪蹄,叫我去干嘛?”他迟疑了片刻,似乎哽咽了,缓缓说道,“你爷爷爱吃!”我的脑袋嗡得一声,连忙改口,“好的,我就来!”
不觉间,爷爷离开我们已经两年半了。
来到奶奶家,年过八旬的奶奶正在厨房里忙碌,满桌的菜肴香味还是那么熟悉,正中间那盘红烧猪蹄品相更是绝佳,爸爸在给桌上一只空酒杯倒酒,吩咐姑姑赶紧盛一碗饭端过来,准备好罢,对着空空的餐桌,他们姐弟俩动情地喊一声,“爸,今天父亲节,做了几个您爱吃的菜,来吃饭吧。”
年幼的女儿不解地问道,“公,太爷爷不是在天堂吗?怎么会过来。”
“童童,太爷爷已经来了,只不过我们看不见,他在吃饭,我们不要打扰他。”爸爸温柔地注视着餐桌的那一方位(爷爷生前最喜欢坐的位置),耐心地跟女儿解释道。随即拉着女儿去客厅了。
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并没有表现出丝毫害怕的样子。也许在他的心里,懵懵懂懂还有些印象,那个瘦削的老人总骑着三轮车出门进货,一看到她来,总是笑眯眯地把店里最“高档”的零食拿给她,还教育她要听话,出门一定不能乱跑。
我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一直都秉承着尊重的态度,并身体力行地带着孩子延续它的风俗习惯。而今天这个父亲节,虽然是国外流传过来的,但辩证地来说,我们仅仅怀着一颗纯洁的心,在这个平凡的日子里去追忆我们已逝的亲人,去陪伴我们渐渐老去的父亲,去营造一场难得的家族聚会,不也是它特别的意义所在?无论是中外的节日,它如果在我们心中只是一次特别的提醒,一份专属的关怀,一场策划的相聚,那么人与人之间也许会少许多遗憾,多很多甜蜜,再积累成一抹让人想起仍觉温暖的难忘回忆。
在我还能拥有爷爷的时候,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爷爷带领我们置办年货、贴春联、放烟火;清明节祭祖和踏青,爷爷矫健而挺拔的身姿去除杂草、翻越山头丝毫不含糊;六一儿童节的玩乐时光中,爷爷遵守承诺再忙也要满足我们小一辈的心愿带我们吃吃喝喝、畅享节日;端午节、中秋节的传统美食,爷爷充当了跑腿的所有角色,听从吩咐上届采购食材,粽子月饼鸭蛋分装好,再往大家族里每家每户送去,忙得不亦乐乎……
回忆一打开便喷涌而出,每一个节日的片段里,我都能清晰地捕捉到爷爷的身影。那个清瘦、严肃、一本正经,但内心其实最柔软也最大度的人;那个在我前三十年的生命旅程中给予我太多关怀,在我经历磨难萎靡不振时在背后一直支持我鼓励我并且相信我的人;那个教我如何拿筷子,在品行、思想、道德方面为我作好榜样、为我把关掌舵的人。我想他了!
平时,在按了快捷键的生活节奏里,我疲于奔命,确实没有天天都能想起爷爷,但在这个特定的日子里——父亲节,让我好好思念您一回吧。爷爷,愿您在天堂一切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