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工天地
评估思考:党建引领的实务探索之三

评估思考:党建引领的实务探索之三

作者: 朱静君 | 来源:发表于2018-12-11 17:31 被阅读689次

            党建引领要摆脱形式主义,在实务领域发挥作用,有几个不同的层次。笔者探索之一是党建引领的社区共治的宏观层面,让两新组织的党建与社区需求结合,打造一个个社区名片;探索之二是党建引领的项目化解决社区公共问题的中观层面,本文探索的是党建引领之三的服务包——深耕服务的微观层面。

            党建引领在深耕服务层面,必须要有服务包的概念,不能零敲碎打。什么是服务包呢?第一层就是做好服务对象群和党组织党员义工“双需求”的评估工作,一方面对社区和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做出评估,另方面要对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需求和能力做出评估,不能简单地将原来的义工服务替换成党员志愿者服务就叫做党建引领。第二层就是要结合本土特色进行服务设计,要考虑成效的可视化和可持续,做到真正意义的深耕服务。

            应该怎样做才能在实务服务中将党建引领做出有效推动呢?仍然从评估中接触的案例出发:

          (一) 党建引领双需求的评估和人力资源的分层分类:价值叠加

            广州老城区老年人口众多,长者服务始终是社区服务的重要板块。某社工站据此通过党组织组建了党员义工服务队开展“喘息服务”,对于长者和残疾人等家庭的照顾者开展喘息服务,通过各种方式代替照顾者辅导照顾者,让照顾者获得小块时间的休息和释放压力。服务的针对性和思路都很好,能够聚焦这一群体的需要,但是服务设计要体现价值叠加不容易。

            在社工站积极作为和党组织支持下,党员义工参与喘息服务项目很积极,但是人员构成都以退休党员为主,他们的年龄、身体状况未必整体适合上门喘息服务。需要做上门喘息服务的家庭,居家条件走楼梯爬坡地较多。社工站根据实际情况,对党员队伍进行分层分类,部分党员适合上门开展喘息服务,年龄大的党员根据身体状况和个人意愿开展场地式的喘息服务。将上门的喘息服务与场地化的喘息服务结合,营造了照顾照顾者的喘息服务的模式,受到服务对象的好评。参与喘息服务的党员义工也对这种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层分类的模式很满意,解决了他们希望服务他人和社会,但是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要做什么的难题。

            在对党员义工的培训中,社工注意了对服务对象的照顾者的需求的分析梳理,让党员义工更加了解喘息服务对于照顾者压力释放、心理辅导的重要意义,提升了参与的热情“因为能够帮助到别人”。

            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和问题进行了评估分析、对党员义工需求与分层分类的设计下组建团队,对党员义工在喘息服务中提供什么服务进行了培训,三个点的聚焦提升了喘息服务的专业价值。

            在深耕服务中要开展党建引领的服务,注意需求评估双向性才能达到双满足,这需要社工在服务设计中拓宽需求评估的思路,对党建引领的人力资源也做出有效分析和判断,才能有效推进服务。

          (二) 党建引领的服务成效需要本土化

            党建引领不能只看形式的轰轰烈烈,得看实际成效,也不能碎片化,要考虑可持续、可视化的整体把握。这在服务的构思上就要多做探索了。在广州市某社工站项目评估时,与项目负责人和社工有过许多探讨。

            那是一个基本上属于农村社区地域辽阔的镇,接近300平方公里,在广州市红线水源保护的范围,由于不能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任何有污染的行业,镇里基本上就是第一产业的农耕,就业机会少,年轻人外出打工,几乎没有外来人口,地处遥远。社区最突出的问题是留守长者,尤其是实际空巢长者多。年轻人哪怕在同一个区打工,回家也要几个小时,所以基本上都在外居住。空巢长者年龄增大,自我照顾能力越来越差,乡村的服务资源照顾资源匮乏,服务难于开展。

            社工站在推进党建引领服务的过程中,村居有积极性,留在乡村的党员基本上也是长者,社工站设计了结对探访服务,让党员义工与高龄空巢长者用早晚关注结对的方式,防止空巢长者独自在家的意外发生。服务做了不少,但是都很零散,而且难于长期坚持。

            在评估交流中发现,社工站深入村居在榕树下、祠堂旁的村居有开展各种活动,于是笔者与社工探索是否可以协助党组织将党员义工上门探视与空巢长者和党员义工的交流平台扩展出来,在榕树下、屋邻间、祠堂内开辟一个公共空间,每周甚至每天固定时间党组织和党员义工探访空巢长者之后汇集到公共空间,能够走动的空巢长者汇集到公共空间,通过交流互动建立信息交流、需求汇集的平台,形成制度和乡规民约,就有了党建引领服务的可视化平台,更容易有可持续性。年轻人外出归来也可以借助公共空间了解乡村事务,汇聚更多资源关注弱势群体。

            乡村的松散结构可以通过社工倡导特别是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关注弱势群体、文化保育、传统节日等逐步连接和强化。这需要时间,但是值得去做更多的改善。

            党建引领服务可以是针对整个社区的共治引领模式;也可以项目化聚焦某个社区公共问题;还可以从本土化角度出发针对某个弱势群体的具体问题推进和深化服务,有许多挑战,也有很大的空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评估思考:党建引领的实务探索之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fpe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