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晚上十点多了,还在加班,也只有你这样的人了!”妻子打来电话,埋怨地说。
知道妻子更多的是关心和担心,担心我加班熬夜,身体吃不消;担心我晚上和朋友胡吃海喝,疾病缠身;担心我晚上骑车回家不安全…
可我自己对于份内的事还没做完做好,又于心不忍,还是想把手上的事做完做好些。
去年初的一天,妻子叨叨说:快五十岁的人了,一年365天,除了加班还是加班,除了熬夜还是熬夜,一天除了吃饭,便是坐着不动,每天就是那些写不完的材料,开不完的会,身体越来越差了。
就趁今年换届,去跟领导说说,换个工作岗位,别再干办公室了。快五十岁的人,提不提拔也没什么,好好过日子就行了。
喝浓茶、撒黄尿、伤妻儿,这个大伙给办公室文员的经典画像。在机关奋斗打拼十多年,还是一事无成,身体倒每况愈下,也不知自己在忙些啥?
从三尺讲台改行从政,快二十年的日日夜夜,就像辍网劳蛛一般过着。越来越感觉自己不是从政的那块料。
不会拒绝,不懂世故,每天只是傻傻地做事,领导交办的认真做,同事推脱的接来做。领导换了三四个,同事变了三五拔,自己依然纹丝不动,每天重复着一样的日子。
真是岁月不饶人,自己也这把年纪了,在办公室这个岗位确实也力不从心了。常常孩子成长和学习管不上,年迈父母身边顾不着,连陪妻子说说话、聊聊天也成奢侈。
其实到了这个年纪,也不再求什么提拔重用,只要能有时间陪陪年迈的父母,陪陪妻子和孩子也就知足了。
于是去年初,就把自己的想法跟领导说了,请求换个工作岗位,不求职位不求提拔。领导说会考虑我的请求。
去年七月初,领导找我谈话,说考虑我的实际和个人要求,组织同意给我调整工作岗位。
于是,去年8月5日,我便来到新单位报到上班。在近一年时间来,确实也没有原来那么忙了,不要像以前那样加班熬夜了。也有自己的时间,可以早上爬爬山,晚上可以走走步或跑跑步,身体也就越来越好。
也许是劳累的命。今年四月,单位安排我带个组到乡下人驻村调研。不善推辞的我,就带着十个人住进了村里。
从四月下旬开始,两个多月的乡下日子,倒也充实。粗茶淡饭,徒步走村串寨,或在田间地头,或在村边巷陌,或村民家中,笔记记了一本本,有感动,有开心,有迷惘,有气愤…五瓶杂味,便是我的山中杂记。
两个月来,习惯了乡下的生活,喜欢同村民促膝长谈,似乎又回到童年。尽其所能,帮村民做了一些事,解了一些急难愁盼问题;也有力不从心的,看着让人心痛和气愤的人和事。
一个个人,一件件事,已融进了我的心里。心想:必须如实向领导好好汇报,让领导看到真实的乡村,也不枉我们此行。
这个汇报犹如一幅很重很重的担子,压在我身上。我得咬牙挑起,我也是一个乡下人,一个农民的儿子。
这可是两个多月的劳动成果,不仅是我个人的心血,更是我们14个人的团队合力的心血。我不敢马虎,明天上午我将代表这个团队向领导汇报。
从上周五下午单位领导告诉我们,下周主要领导要听我们的汇报。我们便着手开始准备将两个月来到乡镇到农村工作情况分类汇总。
从各单位抽来组成的这个小团队,大伙齐心协力,周末两天加班加点,分门别类整理出一叠叠厚厚的材料,放在我的办公桌上。
我一一认真阅读,结合各类材料情况,拟出了综合汇报的框架提纲,之后便快速写出了洋洋洒洒近万字初稿
今天一早起来赶到办公室,对第一稿审改。汇报材料要求只能控制在4000字左右。我逐一提炼各部分观点,完善事例数据,推敲语言表达,增删修补,忙得不亦乐乎。没想到,一改又是一天。
虽然很晚了,可我还端在办公室里的电脑前敲打着键盘,逐字逐句修改昨天起草的汇报材料。似乎没有已经下班的概念,我想同事看到,我定是神情专注,那么投入执着。
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说的是对于诗词文章的修改,需要反复推敲琢磨,方可写出佳作。“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鲁迅先生的这句话,我想对于写作的人,是耳熟能详,也是深有体会的。
十一点过去了,我也完成了修改工作,字数刚4000多点,观点与语言还不错,自感相比初稿,也有了质的飞跃。虽然不知合不合领导的味。心想:不管了,如实详细地汇报,不想揣摩领导的想法。
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于是站起来,倒了杯水走到办公室外楼道,边走边喝。外面,星光点点,天很蓝。如释重负,心情挺好!
把自己的事做好,既踏实也充实。日子也许就是这样,不问结果,只管前行;不问前程坎坷路,脚踏实地才是路。
久违的加班,不一样的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