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为发布分人的随身物品,因为小巧玲珑,样式多变也是深受很多女孩子的喜爱。但是今天要给大家看的是古代食盒,让大家感受下古人的智慧与工艺。
在古代食盒材质多样,有木盒、漆盒、藤盒、瓷盒、珐琅盒,不少还有把手,且做工精巧,庄重典雅,滴水不漏。不但能装饭菜,还能放卷轴、笔墨、梳子、镜子简直就是移动的百宝箱。
清象牙镂雕提食盒·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
提盒分四层格子,可置放不同的食物。雕工十分精细,主体的部分用镂空精雕的象牙片,嵌于框格中,像是丝毯一般。
清象牙镂雕提食盒 局部
象牙片上还雕有人物、鸟、兽、庭园景物和船,像旧时欧洲人幻想的东方乐园。盖钮、盒身框架及提手,都染有或淡蓝或红色作为点缀。显然,这不是一件实用器,一开始就是艺术品。明清时期,文人雅士出游的食盒里,除了吃的,还会装上笔墨纸砚、书籍手稿。有时候,甚至会装上梳子、铜镜。
虽然古代男子甚少化妆,但蓄着长发的他们,总需要整理下头发和衣冠。此时,食盒大概相当于男人的 “梳妆盒” ,是明清文人雅士书房的必备品。
清代狮子人物纹嵌硬螺钿八棱黑漆食盒
填漆描金勾莲蝙蝠葵花式食盒
不过对于西门大官人来说,食盒还有其他用处。 《金瓶梅词话》 第14回记载: “西门庆听言大喜,即令来旺儿、玳安儿、来兴、平安四个小厮,两架食盒,把三千两金银先抬来家。 ” 两个食盒,竟然能装如此多的金银,可见食盒并非都是小巧的,也有大型食盒。古代食盒的规格很多,大概可以分成捧盒、攒盒、提盒三类。
乾隆描金黑漆捧盒
捧盒是清朝鼎盛时期盛行的一种实用器制,样式很多,在宫廷和民间都很盛行。它具有一定礼仪性。皇帝过生日,臣子送礼必须放捧盒里呈送,一来正式,二来保护隐私。帝王嘉奖内侍小食,也是用捧盒盛出赐予。官宦人家上菜,用的也是捧盒。可避免食物太烫导致端拿不便,又能保温和防止落尘。作为手捧的器皿,捧盒材质要轻,但又要有隔热保温的作用,多为瓷、漆、木,偶有珐琅和金属。造型则以便于捧持为主,主要有扁圆形、方形、钟形、六角形、八角形、桃形、荷叶形、牡丹形等。
攒盒
攒盒是装果脯、果饵的一种分格盒子。
外形与捧盒区别不大,但里面分成许多小格子,每个格子中有一个小盒子,取 “攒” 字的 “聚拢” 之意。一般是中间一格,周围再分成多格。同样作为手捧器皿,攒盒的材质更轻便,且不需隔热保温,所以多是纸胎、木胎漆盒。
提盒
提盒就是古装剧中最常见的食盒了。它用对称的提梁托着盒子,一只手就可以拎着带走。提盒出现得较早,早期是商铺和饭馆用来运送食物的。不过两根提梁,加几层格子,材质不是白木涂漆,就是竹编而成,都很粗糙。
直到明清,文人对它产生了兴趣,参与设计,提盒才精巧起来。尤其是硬木长方形提盒,坚固有韧性,不但耐碰撞,且带有一定自重,无论挑、提都不会乱晃。否则打翻里面的汤汤水水,岂不糟糕。小型提盒只需一手提着,大部分电视剧中的食盒都属于小型提盒。到后期,小型提盒多用紫檀、黄花梨等贵重木材制成,讲究的还有雕漆或百宝嵌装饰。此时,食盒已不用作盛食物,而是作为贮藏玉石印章、小件文玩之具。更多讯息欢迎登陆拍库网查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