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三保的大大娘暴亡之后,于三保的娘平静了,村子里也少了沿街叫骂的人。
春节过后,正月初七,于九香带着两个弟弟送火把时,在村外的十字路口,遇到于三保和小伙伴在路口将火把架起来。三保问九香的火把送到哪里?九香说,“就送到这里吧。”于三保和别的孩子,都让于九香和弟弟们把火把,也一起架在火堆上。一群孩子欢快地围观着那些燃烧的玉米皮、麦秸、高粱秸、棉花柴等。不知是谁,把一个爆竹扔进火堆里,一声炸响,孩子们都往外退。
三个一伙,两个一簇,于九香带着弟弟们,和伙伴一起回家。于九香把自己口袋里的花生,分给弟弟每人两个个,也给了和她一起回家的于三保和另外两个孩子,每人两个炒花生。
到了正月十五晚上,村子里的大街小巷上,走动着一个又一个挑灯笼的孩子。五花八门的灯笼都有:圆的、方的,红色透明薄塑料纸的、白色薄塑料纸上画着各自图案的,纸糊的、高粱篾子编的,竹骨架的、秫莛子骨架的、铁丝骨架的,木板底座的、竹片底座的、两根秫秸段倒插一根细短小竹签做底座的,还有人用一个广口罐头瓶做成灯笼。也有的,直接把蜡烛粘在长的窄木头板一头,一手端着另一头,用另一只手挡在烛焰外边,做成最简单的“光杆灯笼”。村里胡老师的儿子,还挑着挖空大萝卜做的灯笼。
于九香和弟弟们的三个灯笼都是新买的,她们点亮蜡烛,挑起灯笼,加入烛光闪烁的孩子们的队伍里。走到于三保家门口,有几个男孩在碰灯。大家围成一圈,挑着灯笼往一起碰,看谁的灯笼最先燃烧,谁的灯笼最后还完好。于九香的弟弟们也加入碰灯的游戏,二弟的灯笼烧着了,只剩下挑杆和底座。二弟弟抢姐姐的灯笼,再去碰。于三保喊着,“停,停,明儿还要温灯,明儿再来玩。”于三保的姐姐还把她的小红蜡烛,送给九香的二弟弟一支,九香非常感动!
正月十六温灯,于九香和弟弟们,每人带着几个糖块,分给于三保和他姐姐,一人一块。于三保的大姐不和他们一起玩,她是中学生。
又过了一年,于九香考上了初中,和于三保的大姐在一个学校,她们和村里几个姑娘一起,跑三四里路,去中学里住校。
她们相互之间,你送我个字钱做毽子,我还你个沙包做酬谢。这个的牙膏用完了,那个说:“用我的。”那个的钢笔没墨水,这个说,“我给你几滴先用着。”大家投李报桃,互通有无。
刘夫人说,那是一段非常难忘的集体生活。也是从上了初中,于九香才给自己改了名字。她自己给自己取名“胜蓝”,说这是学名,九香是小名。因为她喜欢一句格言:“青出于蓝胜于蓝”。那时候,时兴改名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