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总纲
目录
一 爱和钱以及安全感和健康
钱爱本无关。钱,安全感,健康,爱。顺序不可以错哦。
二 个人婚恋与家庭传统的主次
自己有能力和底气,才不会将婚姻和依靠、孝顺、阻力等假象挂钩。
三 体制内的规则与个人发展
适应并且掌握体制内的规则才能活下去。体制是把双刃剑,不被温水中煮青蛙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完善和强大自我。
四 前二十六年的血泪教训
五 个人发展瓶颈与破局之法
第一章 爱和钱以及安全感和健康
总则:钱爱本无关。钱,安全感,健康,爱。顺序不可以错哦。
硕士三年的生活,努力捍卫自己和其他人的边界,贯穿全程,事实是我的确做得也还可以,没有不敢拒绝的人,从老师到父母,这一点的确做得很好,洗心革面的那种。
硕士三年,穷是真的穷,(国助6000+奖学金5000+导师补助1500)3年,加兼职3000,家里的6000,不过是4.6万,我花了整整三年。原来4.6万够我花三年,原来这这三年,只花了家里不到一万。虽然穷,虽然终日都在承受着贫穷和没有钱带给我的不安全感,我也承认,自己的确在那段时间里,因为没有钱而整夜整夜地睡不着,丢了手机时的窘迫与无助,男朋友付饭钱、送礼物和给我买手机时自己内心的矛盾与压力。独生女室友的袜子比我一年四季的衣服都要多,那些AA一顿就顶我三四天饭钱的聚餐能不去就不去,吃穿用都在网上解决并且尽量避免一次性消费。我知道自己没有钱,但从未因为没有钱而觉得自己过得不快乐。我不是随遇而安的人,也不是没有追求,只是在这样年轻而漂泊并且没有积蓄的日子里,记账、控制支出来将必需金钱降到最低。我相信我不会一直都没有,我也相信,我的付出总会有回报的,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室友每逢节日都会受到已工作的男朋友的礼物,要么是一大包价格不菲的网红零食,要么是心水许久的首饰或者是护肤品。我羡慕过,并且也曾经产生过这种低级错误的侥幸,以为我的男朋友工作了或许我的经济压力就不会有那么大了,这的确也是后来男朋友延毕后我大发雷霆并且屡次提出要分手的原因之一。好像人的低谷就那么一段时间,特别需要钱的时候也就那么一个关卡,四月底手机掉了,我打电话给家里,打电话给男朋友,最后还是家里和我,一人一半。当时很难过,手机丢了,仿佛整个人的安全感都没了,孤独和无助让我只能流下不争气的眼泪,我以为自己要被世界抛弃了。我多么希望有人能拉我一把,无论是父母还是男朋友还是朋友,好像都拉了,爸妈一直打电话让我找,男朋友把我带回了学校,朋友从仅有的三千闲钱里转了两千给我我没收。但又好像谁都没有拉我,最后还是在失望、落魄和难过中自己买了手机。好像从这之后啊,再也不会赋予钱其他的意义了,钱只是钱,不会因为谁借钱就感动,也不会因为谁愿意给我花钱就觉得他多么靠谱,更不会将爱与钱挂钩。
我不再因为爸妈不提供经济支持而感到难过,同样地,有人承诺工作、房子和资产时我再也不会动心,这大概或许就是成长吧。也再一次地感到唏嘘,那个将钱和爱联系起来的自己是多么幼稚,我以为室友和他男朋友情深似海,我以为那些出身和经济条件很好的女孩子应该很快乐。其实好像也并没有,偏爱和钱不一样。钱是钱,爱是爱,有钱和有爱的确是两码事,有情饮水饱的人未必不幸福,而全职太太或者家庭主妇也未必不快乐。就像我自己,那么穷,却那么快乐和充实,虽然曾经也傻傻地将钱和爱混为一谈。我也终于明白了,亦舒在小说中的一句话,“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么久很多很多的钱,如果两件都没有,有健康也是好的。”当时不懂,以为爱是钱的代价,以为钱是爱的替补,二者并非退而求其次,只是生活当中的两个维度罢了。或许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有分清楚钱和爱自己到底缺哪一个,比如某些恋爱脑。我想不被钱和爱绑架的人,人生当中对钱和爱的次序、分量是不同的吧。某段时间爱占上风,而某段时间钱博得头筹。从此时起,我想钱和爱,在我这里就算是彻底地分开了吧。
第二章 见过武汉等大城市的小小的我的婚恋观
总则:自己有能力和底气,才不会将婚姻和依靠、孝顺、阻力等假象挂钩。
闺蜜、陆成、小徐等这些人,本硕均为九八五名校出身,毕业后在大城市工作。不得不说,是我自己格局小了,从不在乎的985、211和普通一本,毕业后的去向竟然如此天差地别。说不羡慕是假的,但羡慕之余更多的是接受事实,虽然也并没有觉得自己的生活多差,但自己的生活,终究是没有人家那么好罢了。
跟闺蜜聊起来这些人,小徐,轩哥,看着他们被孤单折磨,看着他们这些精英阶层的烦恼,我总会不屑一顾,甚至会觉得众生平等。是精英又能怎么样,还不是得承受普通人的情爱与烟火之苦。我啊,终究是过于自大,至少他们的经济能力比我强了不知道有多少倍,至少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他们不会发愁。有时候真不知道,是不是我太自不量力,竟然同情他们,竟然不屑一顾,竟然会天真地觉得世界上真的存在众生平等。他们的生活是我羡慕不来的,而他们也不需要我的同情,我能做的,不过是努力地打破自己生活的壁垒,努力地去拓展自己的眼界,不以己度人,不先入为主地觉得平凡最可贵。我是个平凡人,但普通并不意味着宝贵,终将要跃入人海,终将要在自己的赛道上对得起自己。
好像问题又回到了钱与爱。只不过他们好像早就想清楚了,也早就身体力行地践行了。
我跟闺蜜,价值观的差距,就像是我跟我妈。我不觉得结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我妈觉得结婚就是给自己找一个依靠,甚至是不结婚就是孽子。相比于我妈坚决地觉得要结婚,其实我才是那个更加纠结的人。想结婚,却又担心遇人不淑,不想结婚,却又觉得独自面对生后的压力太大。结婚了又能怎样,要牺牲自己的独立和自由,相爱的情绪价值和安全感又能维持多久,生娃了又要谁来领娃,养娃势必会影响我对自己的开支投入,并且娃将来如果无所作为我又该怎么给娃收场呢。不想结婚,除非留在大城市,不然光是亲戚家人的眼光和唠叨,都会掀起跟爸妈之间的矛盾。而且不结婚,在体制内会招致诸多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别人的眼光和他们的窥探会让我很烦。再说了,如果有一个人有房有钱,并且还要上赶着照顾你的生活,我想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纠结归纠结,但人活着,终归得有底气。在逆境中随时逆风翻盘的能力是底气,不认同爸妈的意见就独立生活不回家是底气,就连随时都可以从一段恋爱当中抽身离去也是一种底气,结婚了再离婚也是一种底气。对我而言,这种底气还来自于经济能力和金钱储备。在这个漫长、没有工作、几乎失去家庭支撑的七八年的生活里,在二十几岁的大好青春年华里,没人为我的青春买单,没人为我的梦想买单,没人为我的幻想、幼稚甚至是天真买单,除了我自己。有时候我甚至都不知道,命运是不是在考验我。我不再觉得这件事情该怎么样,不再觉得自己是硕士、博士就该找到多么得体的工作,我也不再觉得家里人应该给我怎么样的支撑,甚至对周围人都慢慢地失去了期待。不再期待男朋友要怎样爱我,也不再强求努力了那么久的项目或者是目标能如愿以偿,我不知道这样的自己是不是已经成熟了。
我不知道将去向何方,我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但这好像并不影响我一直在路上。就像此时的我,并不觉得考上博士后自己好像是摇身一变成了多么优越和骄傲的人,对于博士毕业这件事情,好像也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就只是把这件事当作是五年之内的工作目标而已。至于以后毕业了去哪里,或许兰州,或许是南方的大城市,这个还得根据自己毕业时候的发展条件来定。只是脚踏进了博士的大门,以后也就是属于体制内的人了,从跟每个人搞好关系到如何给自己积累人脉和资源,这都是日后安身立命、能否在行业内立足的关键点。
其实这些事情都不冲突。钱和爱。假如我在三十六岁的时候忽然想和一个人结婚一起过日子了呢,假如我在四十岁的时候忽然想要养个孩子了呢。爱情和婚姻,我不是一定不需要,只是目前占的分量和比重不大,也不是刚需罢了。只是为了这份自由,得付出代价吧。我想,这就是我目前的人生价值观、爱情观以及婚恋观吧。不做过度牺牲,但也绝不听天由命或者坐以待毙,随时都要有为自己兜底和逆风翻盘的能力。
第三章 体制适合大部分人,但大部分人只是适应而非利用体制。
还是来写一些博士期间的个人发展与体制内的相关问题吧:
1 爱情与事业都要,事业才是最大底气。如果只要事业,少了爱情则显得个人形象不够丰满。可以把爱情也当做是一种事业,经营,弹性和滋养。女博士也是正常人,不一定必须要牺牲掉某一部分生活,相反,女博士更应该具备统筹兼顾、大局出发的能力。
2 体制内与个人进步的确不能共存,体制内的稳定和个人进步后的竞争是相悖并且不兼容的。所有不要妄想体制内,工作或者是上级、导师能够给自己的上进或者是突出给予正向反馈,并且要学会隐藏自己的目的或者是能力。体制内的确有安全感,但这份安全感也是温水煮青蛙的罪魁祸首。必须要利用和平衡好体制内的角色和地位,但切忌不可以放弃个人进步。因为个人进步,自我革新、反思和成长,才是我最长久的安全感和目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求财富,不求名利,只求个人完善与突破。
3 体制内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环境,也是个全新的挑战。实验室里的人将会成为我以后的人脉和资源,而这也将是我第一个要适应的体制,所以会比较辛苦。利益最大化,不要跟任何人闹矛盾,交一些表面朋友,既然心累那就累到师出有名和证据确凿吧。
4 学会利用体制的好处。体制现在是自己毕业的依托和平台,若适应不好这个体制,那毕业将是一件背离体制和平台的难事。还是要洞察体制内的人性并且积极地利用好室友、同门、师兄师姐、导师等各种资源。当然了,还是在自己优先的前提下,但不能成为那个挨枪子的出头鸟。体制体制将来是自己来钱的路子,万不可自断财路,万不可以为个人发展能与体制抗衡甚至是更胜一筹,没有了体制这个依靠,个人发展如风中茅草。
第四章 人生二十六年的血泪经验
一、博士期间关于钱和爱的规则吧:
1 钱是钱,爱是爱。恋爱、上下级之间,不以钱衡量爱,该谈钱就不要谈爱。
2 钱与爱要分开,钱是要凌驾于爱之上的,就算图爱不图钱,那也是钱已经不再是限制自我发展短板的时候。图钱还是图爱以及二者比例自己想清楚。审时度势,不可失掉自己的初心与底线。
3 读博期间严格控制支出。月生活费不超过1300。其余的攒起来。
4 记账,严格控制支出和花费。
5 还是要网购,能省钱则省钱。
6 杜绝消费主义,比如花钱买开心等等。别人的钱不代表别人的爱,自己一味地花钱所带来的那种短暂虚无的快乐只是消费主义的陷阱。
7 先谋钱,再谋爱,顺序不可错。
第五章 个人发展瓶颈与破局之法
一、需要克服的自身弱项:
1 情绪稳定。
首先是遇到大事的态度,不要慌张,要从容应对。
其次是遇到冲突,不要打击或者是防御,要思考并且利益最大化。
最后是当下的事情最好当下解决妥当,事后没必要过度反刍。就像是试验室、工作中的情绪没必要带到宿舍和下班时间。
能用理智解决的事情,就不要上升到情绪层面,因为内耗并且无用。尤其是当下的情绪当下解决,认吃亏长记性或者是及时止损想对策,又或者是自认倒霉。
情绪事后不要过度放大,比如没必要逢人必说,没必要添油加醋。最好相通了之后,就忘掉。
锻炼那种嘴软心硬的本事。比如向单晶学习。(客套话要学,要听,要讲。)
2 人际能力
(1)交流能力
展示与表达、交流与学习、关爱与冲突
(2)情商
有求于人、差距悬殊的人、尊重与欣赏。
向上管理
(3)逻辑思维
(4)人情世故
(5)领导与影响能力(个人人设、印象等)
管理个人形象能力
3 表达能力
二、需要培养的格局、认知以及知识储备:
1 避免即时消费或者是沉迷于电子设备
无聊的时候多刷纪录片,少追剧,少看综艺。
多看书,少看抖音、朋友圈等即时奖励的东西。
知识面要广,不是永远都纠结在一个点上。
2 培养个人兴趣爱好,投入到产出,有正向反馈或者是得到滋养。
3 健康管理
作息睡眠时间和质量
注意体态问题 瑜伽+拉伸(盆骨前倾+含胸驼背)
可以把打球或者是运动当作一种社交、解压甚至是放空自己的充电运动
4 个人形象管理
衣品穿搭:总原则是利落、稳重、干练。一是尝试多种风格。二是简洁即可。三是控制消费。
谈吐举止:语速慢、语调平稳。心硬嘴甜,底线不容侵犯,嘴上讲究说话艺术。
行事风格:圆滑、稳重、靠谱、纪律、专业。
朋友圈:滴水不漏或者是干脆就不发。1不发的:不可吐槽、负面情绪等,不在上班或者是工作时间发朋友圈,不发带有个人信息的朋友圈。2:要发的:兴趣、爱好、感悟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内容。纪念重要时刻的图片或者是文字。与工作、学习、试验相关的朋友圈,可以发给老师看,但要注意不带任何情绪哦。(朋友圈就是别人眼中的你,不要无意中给别人一个被误解、被扭曲、被猜忌的形象)
三、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与储备
目前我也不知道一个合格的博士因该具备怎么样的专业水准或者是专业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