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超出负荷的压力(突发的情境压力、人际关系中的压力、个人内在的压力)
(2)对立两极化及争吵白热化(正向反馈螺旋)
(3)三角关系,父母感情上互相疏离,在极端孤独之下,连累孩子也过度介入他们的挫败情绪中。当这些孩子在困扰中长大成人后,他们会不自觉地重蹈上一代的覆辙;
(4)责备怪罪,怪罪是一个具有强大威力的过程,家人不但互相谩骂指责,而且轮流推卸自己的责任。首先,他们必须对自我有不同的发现。
(5)认同感的扩散,每个家庭一旦产生任何严重的问题,所有人都会紧密、艰难地联结起来,没有任何人可以例外享有自主和独立权。因为他们之中虽然有些是成人,但往往不够成熟。通常“全家共生”的意图,会抑制家中成员的个体性。他们互相依赖、害怕失去对方的支持,这种恐惧使他们下意识达成共识:必须同舟共济。家人陷入僵化的模式,借设计负责的机制和迂回的例行程序来保全家庭的完整,却因此而付出了牺牲每个人个体性的代价。恐惧,使他们不敢成为真正的自己。
(6)停滞,害怕一成不变和静止,事实上就是害怕死亡。很多夫妻的关系随着岁月流淌而越趋冷淡和疏远。但是若从较深层面来看,他们彼此的感情绝非冷淡那么简单。事实上,反而随着岁月流逝在对方身上投入的心力逐渐增多,彼此的感觉也越来越强烈,任何一对夫妻都是如此。但假如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又如何解释夫妻表面的疏远和冷淡呢?为什么会产生既孤独又厌烦的不愉快感呢?最大的问题出在夫妻双方从原生家庭所学来的亲密关系模式。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都没被允许充分活出自己。他们从小就学会将自己的“情感温度计”调到最低度,因此他们的婚姻开始产生压力时,原生家庭的关系模式便暗示他们选择疏离来处理调节这些激烈的情绪。但是这些火山下的岩浆并没有消失,而是在地表下暗暗流动,随时准备寻找出口迸发。家庭中的危机意识和混乱,正好呈现了一个现实的(或许很短暂)可以打破僵局的间隙。
——《热锅上的蚂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