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发来微信,告诉我之前她报名参加的市金鹗杯比赛,在复赛中落选了。但这次经历收获巨大,感觉整个人浴火重生。听着朋友发过来长长的一排语音,我回顾着朋友的一路成长。虽然结果不理想,但她的进步我是看在眼里的。
从安于现状,时有抱怨的状态,慢慢开始深耕课堂,勤于反思,想要把教育当成终身的事业来做。她的坚持、她的坚韧让她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从容。朋友在微信中感慨:“平时的生活里应该还要多吃一点苦,要多去做更多的事情。有时候别人觉得可能是在吃亏,但是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必须要比别人吃更多的苦头,今后我才能磨练出更好的自己。”“人生路,每一步都算数。”我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听完朋友的话,我愈发觉得这是一颗有着蓬勃生机,正昂扬向前的灵魂。发自内心为朋友的这种成长而高兴。

恰巧,晚上在办公室和鹏哥一起聊天,谈及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也讲到了这一观点。鹏哥说他觉得自己教学突破,成长最快的是两次经历。一次是曾参加金鹗杯教学比赛那次。为了那次教学比赛,整整熬了一个月的夜。每天都是不停的改教案,磨课,改教案。准备到晚上一两点,是常有的事情。当时他的师父也是为他劳心劳力,有时磨课到很晚,大家都身心俱疲。他的师父就闭着眼睛听,他就对着空气无生试讲。讲到哪儿不对,立马停住再改再说。一句一句纠正语言、语调、语速。那一次,顺利拿到了市一等奖。也正因为那一次经历,拓宽了自己的教学思路,让自己的教学视野得以更开阔。第二次是很久以前去培训机构上课,多的时候一天要上十小时,连轴转。可也是因为那段时间的经历,让平时的常规课信手拈来。
回顾自己从教六年有余的工作经历中,成长最快的应该是在回母校工作,接手办公室主任工作那两年。犹记那时,学校领导和老师进行了一次大变动。所有行政班子焕然一新,导致学校工作也有些杂乱无章。从档案室一份份的查找文件资料阅读学习,电话各种求教他人,每天熬至深夜12点过后。刚开始,经常被事情催促着喘不过气来。无数个夜晚因压力而痛哭,无数次因做事无措而倍感焦虑。常常自我怀疑,这么努力工作到底什么意义。
慢慢地,发现自己抗压能力越来越强。处理一些琐碎的文件,却可以了解学校运作的大致情况。也更了解到校长其背后沉甸甸的责任。渐渐地,会有一些想法,想做一个自己有能量去做教育的人,为教育谋福利。随着工作经验的累积,自己的教育视野逐渐被打开。
一天盖不成罗马城。我想,所有的成长都是经历累积的。好的,坏的,都是成长。而我们要做的,是学会悦纳、敢于挑战。
再读刘瑜的《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饶有一番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