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一算,开学两天了。
新学期利津教育又有了新的变化,各处校长的更换,考核的出台,打印的教案改成手抄教案,班主任全天在教室坐班等等,工作量突增,不由暗暗呼叫may gad !
然而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很多事情不过是重复上演。
欧式街改造,给上下班的人员(接送孩子的家长)带来麻烦,街道狭窄,道路拥堵。中午放学后我才看到几位家长发来的微信:老师我们在欧式街堵车了,晚点到校。心想都吃中午饭的时间了,就不要回复了。
第一天迟到7人,第二天迟到8人,还哭得眼睛红红的,委屈极了的样子。不知明天会迟到多少人?还会有多么奇怪的理由,比如“我妈妈忘记时间了”“我爸爸很辛苦起得很晚”
第一天寒假作业差8个人的,说是妈妈没让带作业。后来陆续又有人交上来。家庭作业能否完成与家长的关注密切相关,在这种情况下我认定凡是不交的是没完成,我没有追究是不想让开学焦虑症进一步升级。
第二天预习检测成绩出来了,分数和平时的努力成正比。平时我会在群里看看孩子们的作业完成情况,能够了解到孩子们是否勤奋。其实寒假不是拉开差距的,是用来养成习惯的,是用来拉开差异的。
教室里的桌子整理了又乱,乱了又整理。一节40分钟的道德与法治课,多数孩子整理了四五次课桌。书包上没有长尾夹,不能挂在课桌上,就扔在脚下的不在少数,问为什么不带长尾夹,答是因为妈妈没给带。
我晕,背锅的永远是他妈!
回办公室喝茶功夫,收到七八个妈妈发来的微信,“老师,我把孩子的作业放在书包里,你给找找吧。”“老师,麻烦你告诉孩子中午走南门。”“老师,孩子的脚崴了,不能跑操。”“老师,告诉孩子中午在小饭桌吃。”
我们是不是替孩子做的太多了,家长在让老师传话之前有没有和孩子说过,如果说过,他没做到让他承担自然后果就可以了。比如他忘了你要求他在校吃饭,仍然排着队向校门口走,当发现没人来接他时,自然会想起你的话,自然会跑到小饭桌那里。如果你没事先嘱咐好他,而是直接交代老师,那你又把孩子当作什么?这不叫信任孩子,你从内心并不相信他能干好什么。
班会课,强调行为习惯,坐姿,胸离桌一拳远。有个其实很聪明的孩子走神了,被叫到名字怎么也做不出动作,反复示范给他看,也做不出,他没听清前面的话,所以不知道做这些有什么用,就傻傻得愣着。我竟隐隐明白到家长为什么不放心孩子,她太了解自己的孩子了。缺乏专注是孩子们的现状,如果谁做到专注些,谁就是佼佼者。
接连三位家长打来电话诉说书的事情,反映孩子没有发到课本,没有课本的主要原因是孩子因为自己早买了语文数学,所以当新语文数学课本发到手时觉得自己早有了,不再需要了,就又交上去了。我相信家长说的是实情,我也能理解家长的心情。但问题棘手的是我也没有多余的课本了,级部里也没有。当初是主任按各班人数好的分到各班的,如果发书时能反应数量不够事情会好办得多。当时,我向孩子们反复强调了共发五本:语文、数学、道法、科学课本和手册,并让每个孩子把自己发到的书摆在桌子上,我在教室里转挨个看,要求每个孩子写上名字,以防与他人的混淆。我以为自己做的很好,预防和避免了很多事情。但是我高估了我的能力,事实实在令人惊讶,孩子们的大脑的思维让人防不胜防啊。
我只能尽量替孩子找。找不到多余的课本情况下,就让孩子把这个当做一次教训,既然交了学费,就吃一堑长一智吧,这件事糗大了,希望以后不要犯同样的错。
周三早上,晨诵时间收向西部边疆孩子捐送的书,收书过程很快结束,期间依旧有来晚的孩子。然后核对捐书名目,发现很多根本对不上号,家长要孩子捐的,并不是孩子真正想捐的。有的孩子舍不得捐自己心目中的好书,捐了又旧又破的书。有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节约成本的时代,越是沟通好了,越是配合,越是节约时间。捐赠本身是件高尚的行为,让我们拥有使命感、责任感、关爱和同情,这些健康的情感只能在这样的活动中体现。
孩子们需要成长的地方太多太多了!
新的学期,面对新的挑战,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