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听了蒋勋老师的音频“少往往更接近美”。先生提到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大家都很珍惜身边的每一件物事,可是现在每个人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很多东西在家里停留不到20天就会被丢掉。我们不断的索取,最终只能不断地舍弃,不带一丝眷恋。如果一个人可以不断地去换衣服、不断追逐新的物质,把旧的东西不断丢掉,那么当有一天,人对待另一个人,也是这样的态度的时候,心灵的痛苦时刻就来临了。
审视自己,家里的衣橱、书柜、梳妆台、首饰柜,经常都处于满满当当的状态。很多东西,甚至还没开封过,整理的时候才发现,已经记不清什么时候买过它了。其实,在这个崇尚消费的年代,每个人家里的状况可能都差不多吧。记得一个好友曾经说过,每次在网络上购物,只有点击支付的那一瞬间是愉悦的,收到东西了以后反而没有丝毫的喜悦感。这也许是现代人的通病吧,用外界的物质不断满足我们的欲望,但却不知道欲望是一条永远也填不满的沟壑,最终,将自己陷入无休止的痛苦之中。
其实,这些欲望所产生的,只是一些垃圾而已,那些被我们赋予情感,赠与意义的东西才能称之为“旧物”。听说,厦门有一个旧物仓,里面收藏的都是一些老物件,很多人慕名而去,据说可以感受亲人般的爱。这种想法有些可笑不是么?一个旧物仓,里面收罗的不过是各家各户淘汰的东西,目的也带着浓浓的商业气息,所谓的怀旧审美,不过是商业时代又一种骗局。只有那些和己身息息相关的老物件,才能称之为旧物,不是吗?
前几天,因为搬家,整理出一些陈年旧物,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早年的书信、同学录、相册、女儿的旧衣物,甚至还有一些她婴儿时期用过的奶瓶。翻开那些旧书信和同学录,仿佛回到那个通讯并不怎么发达的年代。要想表达对某人的思念,必须通过书信,一笔一划地去写,去表达。而如今,连新年祝福也只是通过微信复制粘贴。倒不是说微信里都是虚情假意,只是如果要写信,下笔的时候总是要斟酌一番的吧,那种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一心一意斟酌用词的情感,总是显得不那么潦草。同学录里的内容也很有趣,不但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许。我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是不是还写这么老土的东西,但是那些小册子却成为了我珍贵的旧物。
相册也是一种有意思的旧物。现在大家都是用电子相册,因为容量大,方便。但是对我而言也产生了一个问题。我的电子相册里的照片质量往往参差不齐,因为可以随意储存,所以懒得删。而从前的纸质相册则不同,因为成本高,且只能储存在有限的空间里,所以每次洗照片,都是精挑细选,把那些自认为最精彩,最有意义的留下。我的卧室里一直储藏着一本相册,里面有从我出生到成年的照片,一点也不多,一本相册就够了。但是每一张,都代表着某个时期的我,翻阅起来不仅方便,而且有趣。
孩子的旧衣物和奶瓶也许是每个母亲最珍惜的旧物。可是现在,居住的空间越来越大,却越来越容不下这些东西,所有的家居空间都被新买的物品占据了,孩子小时候用过的东西也只能是淘汰清理,该送人的送人,该丢掉的丢掉。但是,我突然想到,这些东西其实是不能舍弃的。孩子一天天长大,那些旧时光再也回不去的时候,也许只有这些旧物,还能承载一个母亲的梦。
说到底,所谓旧物,就是那些与主人息息相关,甚至融为一体的东西。当我们能够真正的珍惜身边的旧物,不再随意舍弃的时候,也许才能对自己的物质欲有一个正确而清醒的认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