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会1组001-还不会倒立的周
18天18本书,今天是第三本书《认知天性》。
上学时是不是很羡慕那些,学的轻松,考的又好,玩得自在的学神?而那些笔记记得认真,刻苦努力背书,埋头使劲刷题的孩子,竟然考不过前一类?
拿着本书应该可以解决您的疑惑,如何更高效“轻松”地学习。
全书作者看似在否定“反复练习”,其实是在否定自我欺骗的机械练习。这种练习,不仅浪费时间,且容易造成“看似努力” 的假象。大家都觉得你已经很努力了,你已经尽力了,于是你也顺理成章地觉得自己成就了自己的最好。
错!错!错!你在自我安慰!
请清醒一下!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大脑已经糊涂麻痹了!没有思考的学习,就像是一个可怜的学习木偶,机械反复,这过程应了人们的天性——懒惰!
于是,用认知天性记忆来克服懒惰天性,是你成为学神的第一步。
如果说机械练习学习能力是一星,那么认知记忆可以将学习能力提高两个档次。为什么?
第一:大脑有了挑战性,于是兴奋,接受挑战,然后记忆更有效而提高了学习能力,最后达成学习高效。
第二:思维更加敏捷,实际运用更加得心应手,能力就得到了提高,学习便更高效。
第三:使记忆与自己息息相关,人们只要有关自己的,就会有意无意更加留心,学习自然高效。
总之,与反复死记笔记,划线相比,主动认知不会弱化学习能力,麻痹大脑,变通力下降。前者只是知识多,而后者是知识与能力两开花。
夸了认知记忆这么久,那认知记忆到底如何进行呢?我将作者的观点归纳为三点:
壹:搭建自我知识链
将自己学的知识系统化,并一定要自我化。因为自我化需要自己的思考,从而刺激大脑,也就是上面认知记忆的优胜原因第一点。就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人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
贰:穿插练习
学习一项科目或一个技能有饱和感时,穿插不同但相关的科目或技能的练习,有助于更好得将技能get√,同时培养提升另一项技能何乐而不为呢?
叁:间隔自测
自测,可以是回忆自我知识链,也可以根据知识链出题自考。但人们存在一个抢记的技能,这也是懒惰天性的一个体现,要记住一个东西,从来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永久记住的。所以,自测时,要将每次回忆间隔拉长,从而加大回忆难度,达到更牢记忆效果,反复回忆出发“生成效应”,在反复中加强记忆。注意,此处反复并非机械反复,而是重新学习反思的过程。
差点忘记了很重要的一点,那便是人的想象力。当你在想象,你就在思考,且与自己息息相关。这是认知记忆优胜原因的第二点。
当然,性格、求知欲和家庭条件也会对记忆智力产生影响。这里说一下,我所理解的智力,不止于天生,还包括后天的经验知识在内。成长心态+专家练习+建立记忆线索=智力提升。
回到最初,那些看似轻松的学神,是不是因为思考得多呢?与此对应,记笔记的同学,是不是把大量时间花在写,却忽略了思呢?当然仅仅思没有基础知识,那以上就全部作废了。
总结到最后,竟然不过一句老生常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要再用笔记自我安慰了,静下心来,倾听大脑的思考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