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好故事,其实也不是很难哈~
01 说一个好听的故事,好像没那么难嘛~
今天就围绕“讲故事”这个点来写点东西,因为我不止一次被人说过,我很喜欢用故事来讲观点。
先说一次印象比较深的,是我跟一位怀孕待产的好姐们儿聊天,当我知道她怀胎七八个月还要每天加班到晚上九十点钟的时候,我惊呆了。
她担心如果不趁着这段时间让领导看到自己的决心和投入,生产完回来之后,自己的岗位就会被新人替代,然后慢慢被边缘化。
做为一名超级逻辑脑又严以律己的预备宝妈,这是她不太敢去想象的事情。
事实上是,无论之前还是现在,她都是领导眼中那个有担当、能扛事、思路清晰、执行力超强的优秀员工。
但是直接夸吧,好像有点太不委婉了,听起来没啥刺激效果,我就给她说了一个我生活中发生的简单故事:
“你就像是一台iPhone13,如果能一直用你,你的性能肯定比国产手机用得好。但是如果哪天,iPhone13被偷了,家里又没钱,买个小米11也能用。
我想换个手机,但是没钱换13,就买了个小米11,还是青春版的。
虽然不流畅,偶尔闪退和卡,不能跟我Mac电脑和iPad同传资料,但是它便宜、还5G、还双卡、还能微信分身!!”
讲完故事之后,我再把自己的建议说给她听:
“你的优秀就像iPhone13,但它依然可以被替代,被替代并不能代表你是不优秀的,这只是和企业各取所需的博弈结果;
你现在过度加班,也并不能代表你休产假之后一定不会被替代,
所以,不能因为害怕被替代,就拿自己和宝宝的健康做赌注。”
讲一个故事,远比讲几句直白的道理,要饱满很多;
听故事的人,从故事里发现的信息量,远比讲故事的人总结出来的,还要多。
这就是讲故事的魅力,但是它的魅力远不止于此,所以以上举的例子,跟本书的内容无关。
(一副认真的包子脸)
本书分享的是自我营销的方法,那「讲故事」跟分享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故事对物品在人心中的价值有很大的影响力,不管是什么东西,其实可以依据故事来客观衡量物品的主观价值。
书里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研究者低价收购了一批物品,然后邀请各种知名作家、名人给每个物品凭空捏造了一个故事。
我展开了一下联想,想象研究者们买入了一本复古风日记本,然后在知名作家故事创作的加持下,对外说:
“这是某位企业家小时候的日记本,是他常年在外的父母省下一个月的口粮给他买的,寄托着大城市和父母对他成长的殷切期盼。这本笔记本上没有写一个字,却见证着生活在贫困山村的他,走过了童年的那段最孤单的时光......阿巴阿巴阿巴......”
结果如何呢?也许一本十元的本子,有了一个好的故事,就可以以千元的价格竞拍成功~
怪不得创业型企业都很强调自己的品牌故事,现在我可是有些明白了呢~
(仿佛又理解了一个流量密码,兴奋脸~)
但是,吹牛的话可以说上三天三夜,但是在宣传中,讲故事是需要有底线的,书中的这个案例只是个实验,并不能做为“个人信任账户”的操盘圣经。
因为,最好的故事,一定也是最真实的。
用真实的好故事打动人,才会收获真实的铁杆粉丝。
02 拿捏住了故事的结构,就可以说一个好故事
我跟好姐们讲的故事很简单,毕竟是在聊天嘛~如果是在一些更加重要的场合,比如做一个分享、演讲,那对于故事的演绎,就需要更关注表达结构。
书中详细分享了两个故事结构。
第一个结构是「时间之箭」,即“过去——现在——未来”:
过去:想要什么?为什么想要这个东西?到目前为止做了什么去争取?
现在:现在的工作如何努力?如何想尽一切办法动用各种资源?
未来:前进方向?如何帮助达成目标?结果?
第二个结构是「五幕剧结构」:
第一幕:故事说明
第二幕:激发动机的事件
第三幕:高潮
第四幕:解决方案
第五幕:结局
除了这个简单的结构,我还想到了别的。
就在昨天,我把刚做好的短视频分享出去后,收获了一条特别重要的建议。
一位有经验的短视频制作者跟我说,如果调整下内容的顺序,完播率可能会更好:
先把场景例子放在最前面,抛出问题,然后给出一般人会给出的普通答案,再给出我的参考答案,最后,把我这个答案的原理依据放出来。
故事在前面吸引注意力,工具方法放在最后点明主题。那观众在故事的吸引下,想要拿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得看到视频最后,这个体验就更加满足“峰终”效应。
这也是讲故事的另一个需要注意的点:
故事本身的结构很重要,在整个叙述逻辑线上,故事摆放的位置也很重要,这两个结构,都需要被考虑和设计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