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豆瓣打了三星,一是考虑到有读者并未看过多少同类书的,看一看多少有用。二是考虑到华裔在美国的三等公民地位不太容易,略表支持。
先抛开外界关于“心理学是不是科学”这个争论,姑且承认作者在书中一再自称的科学家地位。就事论事的说,这本书的内容很不讨人喜欢。
我认为一本对公众真正有用的可以称之为书而非实验报告的东西,它应该提供给人们有用的信息,我们更关心的是实验报告中能提纯出来的“意义”。固然有时候,实验过程也有意义,但这本书里占95%内容的东西是什么呢?
①作者大量的(假装跟主题有关的)自传式经历。
②古人的观点。
③其他人的鸡汤故事。
④作者对名人的采访。
整本书看下来,只能说让我对心理学的研究过程更疑惑了。
人性的基础虽然都是最简单的趋利避害,但面对一件具体事情时,不同的人由于知识结构和本身基因的不同,会有千变万化的表现。作者在每一个个例上都使用大量的篇幅来描述(并且有相当的废话,不做简化),最后全书的个例总数屈指可数,那如此得出的结论,会不会太不牢靠了?
个人以为,一般的科学研究,至少应该讲究控制变量吧。至少应该有大量的样本然后分组实验吧?
而作者的套路却是用冗长的篇幅跟样本聊天,然后根据聊天中的一面之辞得出一个“科学”的判断。或者在写了数千字的故事以后直言:“我也不知道这能说明什么” 。
一本讲道理的书,应该让人看到严密的逻辑。而该书则善于用脆弱的几十字的逻辑分析去连接大段的数千字的鸡汤故事,甚至干脆不通过任何逻辑链条,直接甩一个“我认为”作为结论,爱信信,不信滚。
我个人不喜欢这种“科学家”的工作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