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听说过有名的孟母三迁吧,孟子的母亲,因为环境的原因给孟子搬了三次家,那么这样的话,对孟子到底有没有影响呢?我觉得是有的,首先先来看一下,第一次搬家的地点,他们原本是在一块墓地上,生活墓地上,旁边有许多小孩他们都是没有教养的,孟子也只能和这群没有教养的小孩玩,所以孟母很担心,孟子会变成他们,他就又换了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是一个集市,很多商人在那大吵大闹,让孟母觉得也不合适,于是孤儿寡母的他们搬到了第三个地方,搬到了学宫附近,学宫附近旁边的人非常的有礼貌,他们时时刻刻秉持的礼仪这个观念。这是孟子常年和这一些有礼仪的人打交道才会变得有礼起来。孟子里面所说,孟子的母亲认为环境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存在,特别是对于小孩来说,长大成年以后,只要有的仁心就以不顾环境,但是小时候还没有学这些,所以要培养一个良好的环境。
因为长期和有礼的人在一起,而礼仪算是儒家的学说,所以当时的儒家对孟子也是有一个很大的影响,就是因为孔子的这些事迹感动了他,让他明白了他要走的路以及要追随的人。
从让他坚定自己的仁心,开始体会了战争的疾苦,孟子的学说是人性善良的,他深化了一部孔子的学说,导致了这样的他与世界格格不入。他发现,连年的战争给百姓带来了非常大的痛苦,并且当时的国君为了称霸,也只相信了霸道理论,而就是因为他们的霸道理论才会让世间的百姓变得非常痛苦。
所以孟子推出了王道,但是王道和霸道的又有什么不同呢?
我认为霸道先讲究的是利如梁惠王所说的,何以利吾国乎。当时的世界只想着如何统一而采用了霸道,因为霸道的思想就是以历来衡量的,而王道其实和孔子的儒家学说非常的像,只不过变得非常委婉罢了。他把仁义摆在了前面,后面才考虑到利。如果要用霸道思想的话,整个国家的社会体系即将崩盘,但是如果用仁义的话,会先安百姓,百姓富了才有机会作战。并且战无不胜。当时的国君为什么想要采用霸道的思想呢?我认为当时的国君认为霸道思想的最容易实现,并且也是最快的一种方法。也只用自己,也会给自己带来数不清的财富以及权利。
而当时的孟子也非常的想要改变这个观点,也从梁惠王这里得到了一些支持,但是因为梁惠王的死亡,新国君的无能而导致梦死死的实相没有实现,最终他光顾了齐国。也是没有什么成果,后来回到故乡的他开始开馆授徒,为的就是能把孔子的学说继续传扬下去,也把自己的精神注入其中,他自己的见解四端。也是我们后人正在记住的。
这就是我看完孟子之后的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