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兴趣与职业,真的有可能统一起来嘛?
最开始接触到的一个想法:人在30岁之前应该不停地尝试,找到真正让自己有激情的方向,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然后,我信了。
之后,先是跨专业考研,然后进入到计算机行业工作,在工作了一年以后,发现这个行业并不是自己所爱。
于是,再次跨行。
由于之前断断续续地就喜欢读一些书,还喜欢写写字,总是在日记本上写写画画,有自己的无病呻吟,有一些读书后的感悟。基于此,开始做新媒体运营的工作。
现在,我进一步地了解自己,综合自己的性格,兴趣点,我觉得我更适合产品方面的工作,在这里也就是内容方面的工作。诸如,自由撰稿人、内容编辑等类型的工作。
但是,这就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自我感知,还无法胜任相关工作,原因有二。
①积累不够,没有某方面(垂直领域)的知识积累。
②技巧不够,未曾针对性地练习写作技巧(不同类型的文章、不同平台的调性)。
02 知识从哪里来?
获取知识的途径基本分为两类:
①学来的。从书本上、课程中、别人身上等各种途径学来的。
②积累的。从自己的生活、工作经历当中,经过反思、总结,凝练出来的。
03 目前应该做的?
①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目前状态的垂直领域。
个人成长,这一点算不算一个方面呢?考虑到目前的自己,并没有什么只是存储,就像一口干涸的水缸,所以眼下之际,最需要的应该是自我成长。
根据自己的兴趣,大量的学习、思考、践行。
②写作。对所学内容的整理并缝合。
③针对性,刻意练习。挑一个平台,练。
04 懒,是最大的原罪
人生的一切靠积累。积累,这个过程无可省略。
所以,眼下我的生活应该是日常工作,再加上大量的学习、思考、写作。
进步,肯定是反人性的,肯定不会是舒服的。
懒,是人类最大的原罪。之前20多年的生活里,我就是因为如此,就是因为懒,懒得思考,懒得学习,才没有形成任何有价值的积累。
现就阅读一项分析如下:
真正有价值的阅读,应该从初中时期的《三国演义》说起,一直到高中一上半学期,这期间断断续续地读了一些还算有价值的书。
我清楚的记得,我是在高一下学期开始接触到网络小说,之后一直到大三(2008-2013),这是一段很疯狂的时期,废寝忘食真的不夸张。在之后就是断断续续地、偶尔地一直到如今。
期间也伴随着读一些有价值的书,诸如《平凡的世界》、《基督山伯爵》这样的,不至于让我鄙视自己的一些书籍。
从2008一直到2018,这还不算高中之前的时间,一直有十年,如果持续地积累某项技能比如阅读,我该积累了多少真正有价值的知识?
而我,却一直沉浸在网络小说中,这种短期快感的东西中。忽略长期积累的效应,这应该算得是“懒”吧?
05 兴趣,是怎么产生的?
兴趣的产生,一定是源自正向的反馈。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如果是在上学期间,尤其是在小学期间,一个孩子经常被数学老师表扬,那他以后一定会对数学产生优于旁人的兴趣。
同理,当我们初次接触到某事务时,受到表扬、引起关注这种正向的反馈时,一定会让我们产生更大地兴趣再一次做这件事,因为受到了好的反馈,你反而更加的愿意把它做好,从而再一次的收到好评。
如此,正向循环,兴趣就养成了。
李笑来在《做时间的朋友》中提到了这么一个观点:你对目前工作不满意的原因,到底是因为没有兴趣,还是因为做不好?
其实,也就像这个道理。
06 人生一切靠积累
有些道理是需要反复说的,直至真正地把它理解了,内化成为自己的下意识行为。
阅读本身并没有任何价值,真正有价值的是阅读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选择,选择之后的行动。只有持续地做有积累效应的事情,才能引发真正有意义的变化。
相信时间的力量。
持续做正确的事。
每日反思
2018年11月17日18:10:5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