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记者为何总不受商人待见?

记者为何总不受商人待见?

作者: 姬鲲 | 来源:发表于2017-04-29 10:02 被阅读0次

有媒体报道,一女记者去房地产公司采访,遭遇对方抢夺摄像机,并发生肢体冲突,过程比较恶劣,按照当事人回应:“被抱摔”在地,着实够不堪。类似这样情景,已经成为“样板戏”,记者的“人设”越来越黑,不受待见的声音越来越多,尤其在商人们的视野里。

“人设”的形成着实需要积淀,在不受待见的磁场里,记者们好像有天然的优势,摄像机一扛,话筒一拿,立马让周遭充满压力。从职业的考量而言,给世界传递真相,着实可贵可敬,不然多数人将活在没有新闻的真空里,实属枯燥乏味。

只是,职业归职业,真要面临具体的记者时,才发现崇高的精神只不过是一种社会描摹。多数市井里的记者们已经越来越脱离职业本身,跑会、走通告已经成为常态,为企业装扮形象发通稿已经成为一门生意。不得不说,现实的记者和观念里的记者真不太一样。

当然,也会有少数比较有职业精神追求的独行猪,一门心思做调查,只为呼唤真相。只是这样的记者已经快濒临灭绝,在媒体过分商业化的时代,太多职业已经被跳出限定思维,最早的初衷已经不复存在,一切的出发点就是盈利模式,只要符合市场就会让步。

这种时候,其实很可怕。一方面,记者会沦为新闻报道的工具任凭市场利用,另一方面,记者会成为新闻报道的刽子手反向勒索市场。这个时候,不免会形成乱象,新闻报道将越来越难辨真假。即便这样,人们还是不得不确信,没有新闻真不行,即便有时候难辨真假,也要硬的头皮去辨认,希望得出一些言外之意。

不过,在现实的生活里,记者与商人的关系一直很微妙。粉饰华丽的时候,少不了记者们的长枪短炮,回避舆论的时候,却又像冤家一样到处喊打。虽然,前后的局面不同,但在骨子里商人从来没把记者们看得太重。

讲真,绝大多数记者,内心的职业敬畏早已被磨掉,即便偶尔提起来,也仅仅算是对情怀的回首,对于实际工作的影响微乎其微,甚至走向反面。曾经见过几个老记者,唯一深刻的映像就是油嘴滑舌,黄段子满嘴跑,至于别的方面,真没发现有什么高明之处。

有关商业报道的新闻,多半是企业提供通稿,记者进行美化编辑。到现场的唯一目的,也只不过是拍几张伟光正的照片,顺便吃饭领红包,多数时候红包的多少代表版面的大小,这一点商人们早已心知肚明,却也深恶痛绝。

这些行业的“潜规则”已经成为“潜共识”,只是在相对和谐的场面下,商人的骨子里从来没有对记者有好感,有用的时候红包奉上,没用的时候一顿抱摔,在这个相对功利的圈层里,记者们就是个不招待见的粉刷匠。可是,这又怪谁。

相关文章

  • 记者为何总不受商人待见?

    有媒体报道,一女记者去房地产公司采访,遭遇对方抢夺摄像机,并发生肢体冲突,过程比较恶劣,按照当事人回应:“被抱摔”...

  • 为什么你总不受人待见?

    觉真法师是我很敬重的一位高僧大德。他是原香港佛教僧伽学院执行副院长,生前曾为长江商学院、清华、北大等国内知名院校M...

  • 诸子百家,哪家靠谱?

    我估计不受待见,果然……

  • 这是令人气愤的消息

    今天看到网上一张图片,很是生气,比沈阳台记者的言论更气。 这是怎么了,苏家屯人们这么不受待见么?地域黑达...

  • 黑人怎么不受待见?

    早在三千年前,古埃及第十八王朝西替一世墓里的壁画中,就将人类以颜色区别,埃及人凃以赤色,亚洲人凃为黄色,南方尼格罗...

  • 不受待见的演讲

    现实生活中,听某人就某件事——任何事——没完没了,没完没了地说个不停,你会有什么感觉?即使这是一个我们感兴趣的话题...

  • 不受待见的孩子

    王芳今年25岁,是一名产线工人。由外貌出众,所以追求者众多。不过,王芳还是选择了踏实能干的大伟。 大伟比王芳大一岁...

  • 不受待见的孩子

    我和大妹吵架,妈妈不分青红皂白一上来就扇了我两个嘴巴子,“嗡——”,我的耳朵一阵长鸣,眼前金星乱冒。 我不服气地瞪...

  • 不受待见的「历史」

    历史学家 不偏不倚的文明 国人的「劣根性」从何而来?[http://mp.weixin.qq.com/s?__bi...

  • 第二讲《各种失误》

    弗洛伊德在这一讲里面描述了各种口误,告诉我们背后的心理活动 比如不受待见的官员,口误称会议到此结束 《威尼斯商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记者为何总不受商人待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lz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