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苏州的样子

老苏州的样子

作者: 一苇杭之03 | 来源:发表于2023-05-06 18:15 被阅读0次

吕其顺老师分享了姑苏回忆录的一些老照片,逐张看来,好亲切的感觉。观前街有新艺剧场,上世纪末消失的,不说还真忘记了!

        大有恒绸布店的包装纸居然能保存得这么好,引起了我的好奇(图一)。文字说明中说大有恒绸布店在观东,坐北朝南。还说,《苏州杂志》2001年第5期上有专文介绍。

        想起我书橱里有全套的《苏州杂志》,便去翻,果然有(图二~图六)。

          才读了开头,就记起来这篇文章我读过的。

        2001年3月,吴县被拆分成吴中区和相城区,这个存在了2000多年的活化石般的县名从此消失,可惜啊,吴县!

          我是1995年到吴县地方志办公室的,虚度光阴十年,1994年《吴县志》出版后,我们县志办集体并入吴县党史办。

        2001年随波逐流到相城区,新建区没有党史、地方志机构,我被分到了文教局。局长一看履历表,说你爸妈都曾经是相城区的校长,你就到教育科吧!

          于是,开始了我滥竽充数的心虚兮兮的八年时光。去湘城,中小学校长介绍我都说这是卢校长的女儿!去陆墓,他们都说,呀,是瞿校长的女儿!唯独不是我,因为他们和我都知道,我啥也不懂。

          那样茫茫然的岁月里,唯一能留住我一点本色的,大概就是读一读《苏州杂志》,还有上海地方志出的一本《上海滩》杂志。读着美文,恍惚间觉得自己大概并不是一无是处吧?

          今天重读《关西有爿大有恒》,我甚至能想起二十多年前读它时的情景,是在金鸡湖边沁苑小区的家里,靠在沙发上懒洋洋地读着,两年级的儿子在一边读着《哈利波特》。

        当时好像观前街上还有一家布店,也是坐北朝南的,好像在玄妙观东脚门边?就想大概不是这家了。

        我有个同学中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布店工作,据说练出一手好功夫,在苏州市还是江苏省青工技能比赛时夺过冠。我当时就想问问他,你们有没有这种“满尺加寸”“缩水加尺”的?

          不过那时没有手机没有微信,问起来不方便,大概没问成。后来再碰到,同学已经是中国银行某支行行长了,就不方便问了。

        图七的观前街照片里也有大有恒绸布庄的横幅广告,原来百年前的观前街是这个模样!

        以前定的《苏州杂志》早就拖散了,只剩下零星的一些,图八图九里的《苏州杂志》合订本都是后来补齐的,竟然2001年的《苏州杂志》还是原来的模样!此时我手中翻阅的,还是二十二年前我读的吗?⋯⋯

          其实我家还有几十年的《小说月报》和《中篇小说选刊》,这也是我远离文史部门时唯一的牵记,疲于奔命为稻粱谋的日子里,续上一缕文学青年的梦。

          真是开卷有益,即使虚度光阴的那么多年只是读了有限的几本杂志,现在也是受益多多。现在读到某些故事,总觉得脑子里会有点印象,有时候甚至怀疑是不是我前世的记忆?

          其实都是有意无意间读过的文章,浅浅的记忆,还是有痕迹留住的。

          近几年,好几次都想,我来复盘通读一下这三十多年来的《苏州杂志》吧?却发现这是一个完成不了的任务,每一期估计要十多万字吧?一年6期,十年60期,35年⋯⋯,哇,2000多万字?[惊讶]

          是我算错了吧?毕竟文科生数学不好!唉,反正不可能再通读了,只能碰到什么读什么了!

        想想虚度的光阴多么遗憾,当年我如果多读点书,或者用心点读,那么今天也真是满腹经纶的真专家了!现在当然是假的,心虚得紧[偷笑]

        忽然想,也不是不可能通读,每天读一本的话,也就210天?!呵呵,做梦呢哈哈!除非再来一次新冠,关在家里不让出去,那是可以的。


吴松博士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吴峻奔读幼儿园大班,小儿子顾峻惠读幼儿园小班,两位幼儿园小朋友都是天才儿童,吴俊奔每天在我们唐诗群里背唐诗,熟练程度远超九成老少学友,背起《琵琶行》《将进酒》来轻轻松松。现在,顾俊惠宝宝也开始背长诗了,元结的《贼退示官吏》(如下视频)。

      吴博谦虚说:不是天才,只是每天坚持背一点!

      是的,所谓天才,就是坚持!每一个天才儿童身后,都有着坚持付出的父母!诗书传家,都是勤奋的家族。

      我们唐诗三班自从元旦开始浩浩荡荡走上唐诗之路,现在已经背完前面四十首,即将进入较高难度的七言古诗了。

        我们唐诗三班是不允许围观的,进群必须交作业背诗打卡,一开始时群里一百多人打卡率几乎百分百,但是慢慢的有学友懈怠了。现在唐诗三班群友接近180人,打卡人数只有100人左右,还有80人呢?在哪里?

          下周进入七古攻关,估计有畏难情绪的学友还会更多,那么我请大家连看三遍顾俊惠小朋友的背诗视频,幼儿园小朋友都能完成的作业,你完不成么?

      我在三班@所有人,说:本群下周开始背七古,难度比之前翻番,但是只要有信心有恒心,我保证每一位学友都能攻克难关,攀上唐诗最险峰!无限风光在险峰哦!如果实在没时间没精力攀登高峰的,欢迎加入唐诗一起班、二班,那里任务轻一点,每天花上十来分钟,绝对能完成打卡任务。一班现在正背五律,二班在背五绝。

        是的,我希望带上所有的同学一起攻关,但是如果你真的有困难,也可以退群换到一班二班,那里会轻松些。

        有些同学真就换到了一班二班。

        我又在一班二班@大家,说:如果您觉得自己一两个月内有可能开始背诗打卡的,那么我希望您继续留下来,让学友们努力背诗的氛围感染您,吸引您走进诗意生活。如果半年之内都没有背诗计划的,那还是暂时离开,好不好?等您有空了再来!我们这里随时敞开大门,欢迎您的归来![玫瑰][玫瑰][玫瑰]

        总之,一班二班这里不是强制打卡交作业的,允许围观,善意劝退。[偷笑]

        我们现在一班二班各有200人左右,但是每个班打卡人数总在30人左右,其实我是很不理解在群里却不打卡的学友的,你不背诗不打卡,还留在群里干什么呢?一天到晚的打卡消息,你不嫌烦吗?

        希望各位多看几遍小朋友背诗,激励自己至少坚持一个群的打卡,人生苦短、机会不多,错过了这一站,不知何年何月再有下次机会!

        我们的背诗达人如荷存在给上班族提了一个建议:周末抽一小时背熟两首,工作日每天只需花五分钟复习。

        S.Y说:去年我们家小朋友和几位小伙伴跟着唐诗一班背完七古,我很佩服他们的。今年我们大朋友跟着卢老师和班长们也能成为别人羡慕的人了[偷笑]

        母子背诗标兵欧阳说:家里有小朋友背诗的,建议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背效果更好。我去年背唐诗的时候经常让我女儿帮我看背的对不对,一段时间下来每首诗她都比较熟悉,有时候不看书我背错了她也能听出来,今年她正式加入背诗就背得比较轻松,除了唐诗,她还跟着我一起背了几十首苏州诗,现在她也成了班级里的诗词小达人,后来参加了诗词走读课,对诗词的兴趣就更浓了,背诗已经成了一种享受,诗意也融入了生活。感谢卢老师提供的平台,让我和小朋友受益匪浅[玫瑰][玫瑰][玫瑰]

        我以我自己的经验,告诉大家:熟背唐诗三百首真的不难,我家先生是理工男,上世纪八十年代东南大学的桥梁学硕士,腹中诗词储备空空。去年退二线后空了,在我的鼓动下,用一个星期背完了《千字文》,用两个月时间背完了《唐诗三百首》。现在我们开车自驾游,一路背着唐诗,苏州开到南京,313首诗流畅背完,齿颊留香,幸福满满![玫瑰][玫瑰][玫瑰]

        来吧,我们一起坚持,给自己一个华丽转身、凤凰涅槃的机会!

        我自己也要提醒自己,每天至少在三个唐诗群里各打一次卡,因为我熟,所以打三个卡不会超过十分钟,不能再用忙碌的借口来掩饰自己的偷懒了,加油!

        还没入群的朋友们,想不想来挑战一下自己的,我拉你入群!进来要背诗打卡交作业的哦!想好了再进!


5月2日走读过一次吴趋坊,感觉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深入,本来想组织一次公益走读的,没想到梁老师安排了我下周二的吴趋坊,太好了,正合我意!那么我就支持一下“走读苏州”,暂时不组织吴趋坊公益走读啦!

        王慧老师还没做好报名链接时,已经有学友看见课程计划后报名了,昨晚刚发出链接,现在已经有五六位学友报名了,很感动!

        梁老师说,“走读苏州”每次活动报名数达到12人以上,才能出本,不到12人都是亏损的。虽然我提出来我可以不要讲课费,但梁老师不同意,他说老师付出的劳动理应得到尊重,每次走读只付老师800元辛苦费,已经很不好意思了,不能再少了。

        所以,虽然我觉得五六位学友一起走读也蛮好,但是为了达到梁老师的开班要求,希望再加几位吧!但也不能太多,超过十五六位就有点吃不消啦!

        参加本次吴趋坊走读的学友,有机会参加我的其它公益活动,比如园林博物馆的独家解读,教育博物馆的走读。不是每次走读都有福利,随缘哦![玫瑰][玫瑰][玫瑰]

        春秋天气,漫步在姑苏古老的街巷里,畅聊古今多少事,是一件风雅的事情!来吧,我们一起享受风雅生活![勾引]

相关文章

  • 老苏州

    苏州 1941年 ①观前街②全景③水门④坠理图⑤平江图⑥双塔 苏州古城区依旧保留着这些老房子古建筑,有时间就去转转...

  • 苏州老朱

    大约是2004的春天,有一天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他自称姓朱,苏州人,喜欢锡剧,从南京锡剧协会的李会长处拿到...

  • 苏州

    偶然的机会在苏州大概逛了一圈,住在苏州大学旁边,正好属于苏州古城区附近。给人印象做深刻的就是苏州的建筑,老...

  • 【读书清单】舌尖上的中国

    一、写作 老凡是一个美食专栏作家,对于老苏州味道都会记录下来,并以此寻找儿时的传统老苏州味道,从书里找到做美味...

  • 在苏州名人馆为大小朋友讲苏州年俗

    加入苏州名人馆志愿者团队后,每年都参加名人特展讲解和老苏州讲苏州故事活动,今天我讲苏州年俗。 去年在新区...

  • 深秋苏州行

    苏州的秋天是苏州最美的时候,看到民国老建筑宛如穿越时空,心里是满满的幸福感。 观前街 提起苏州,人们首先想...

  • 夜游苏州平江路

    是想要的苏州的样子,书篇文章里体会不到的情感

  • 读书背诗好快乐

    走读苏州是专门研究苏州文化的学术团体,授课以走读为主,课程包括苏州古典园林、博物馆、古城街巷、古镇古迹。现有授课老...

  • 《苏州园林》的画意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的名篇,也是初中教材的典范之作。如果说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那么,叶老的《苏州园林》则...

  • 秋日游园——拙政园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认识苏州的园林,是从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开始的。小时候,每每读到叶老的文章,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苏州的样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mc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