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治则-论虚邪治法
from《大伦书院》 之张景岳
凡伤寒治法,在表者宜散,在里者宜攻,此大则也。
然伤寒死生之机,全在虚实。夫邪之所奏,其气必虚,故伤寒为患,多系趁虚者而入。
时医不察虚实,则动曰伤寒无补法,任意攻邪。殊不知,攻而愈者,原非虚症。
正既不虚,邪自不能寒之。及其经尽自复,自然病退,治之愈,不治也愈。
惟是挟虚伤寒,则最为可畏,使不知御侮固本之策,而肆意攻邪,但使孤注。则凡攻散之剂,未有不先入于胃而后达于经,邪气未及而胃气先被伤矣。
即不尽脱,能无更虚?元气更虚,邪气更入。虚而再攻,不死何待。是以凡患伤寒而死者,必由元气之先败。
此则举世之通弊也。
故凡临证者,脉弱无神,耳聋手颤,神倦气怯,畏寒喜暗,言语轻微,颜色青白,诸形正不足之候,便当思顾元气。
若形气本虚,而过散其表,必至亡阳。
脏气本虚而误攻其内,必亡之阴,犯者必死。
平居偶感阴寒,但见发热身痛,脉数不洪,内无火证。
素禀不足者,即当用理阴煎加柴胡或麻黄,连进一二付。其效如神,此常用第一方也。
【熟地黄 当归 干姜 附子肉桂】若加上人参便是六味回阳饮。
若虚在阳分,则当以四柴胡饮,补中益气汤或八珍汤,理中汤,温胃饮之类。
若虚在阴分,而液涸水亏,不能作汗,则当补阴,益气煎,三柴胡饮,或三阴煎,左归饮之类,此壮水制阳精化为气之治也。
凡脉之微弱无力,或两寸短小而多寒者,即其证也,此阳虚伤寒也。
阴虚者即血虚也,血虚于里,安能化液,其补其精,汗能生乎?
夫补者,所以补中,何以也能散表,益阳虚者即气虚也,气虚于中,非补其气,肌能解乎?
凡脉之浮龙不实,或两尺无根而多热者,即其证也,此阴虚伤寒也。然补则补矣,仍当酌其剂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