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5
我究竟是怎样的人
那是初二的时候,我从京东上买到一本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那是我读到的第一本人物传记,从此,我对书中描绘的白莲般的林徽因念念不忘,引为偶像。
那时的我,正值十四五岁的懵懂年纪,总是对未来怀有不切实际的憧憬。传记才刚看到序言就开始向往林徽因的传奇人生,想象着自己也会成为一个腹有诗书的气质才女,在属于自己的时代也同样书写一篇传奇。于是那段时间我开始疯狂的买书,大多是诗集文选,对曾经一碰到就头疼的文言翻译题也开始有模有样的查阅起了字典。半个月后,大致了解了她的感情史,我又开始幻想未来,不停的告诉自己:要做一个像林徽因一样淡雅从容的女子,不为世俗所牵绊,只在心中修篱种菊。偶像的力量果然是强大的,后来我的感情基本都因为我的从容淡泊而告吹。
后来上了高中,渐渐没了太多空余时间供我捧一本书仔细品读,于是我对每个假期都充满期待。我开始看剧。高一暑假我看完了《暮光之城》系列,当然我不会想成为一个吸血鬼。我对另一部美剧——《不死法医》印象颇深,甚至现在剧荒之时我也会把它翻出来重新再看一遍。
我不是很羡慕摩根医生的不死之身,但对他几乎专业到极点的医学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也直接影响了我之后长达两年的奋斗目标。看完整部剧,我兴奋地向全家人宣布:我要学医,要考医学院。我想成为亨利那样的人精,对自己的生活要求苛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精致的猪猪女孩”,对自己的职业无比虔诚,对周围的一切保持着适度的从容……这样的想法使我看什么都十分挑剔,也成为了我的精神燃料,不断推动着我向前,虽然最后并没有如愿考入医科大学,但它仍陪我度过了被誉为“地狱”的高三生涯。
而本应该更宽松的大学时光,除了教科书,却只有一本《世间一切都是遇见》静静地躺在书架上,不知何时会被它的主人拿起。我究竟是怎样的人呢?这个问题我已无数次的问过自己,却始终找不到一个答案。我孜孜不倦的欣赏着那些性格鲜明的人,孜孜不倦的向往着他们的生活,也孜孜不倦的改变自己的方向试图离他们更近……可是现在我却累了,累到宁愿花一整天的时间无所事事地发呆游荡也不愿再捧起一本书或是看一部好剧,甚至有时候会讨厌现在的自己,连“我好烦”都可以变成一句口头禅,究竟,该怎么办呢?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可如果自己连自己都找不到了呢?
或许,我不该再试图复制他们的人生?
或许,我该停止天马行空的幻想?
或许这世界本就没有那么复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