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很有名,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古人服丧要服三年,而且,宰予再次出现,宰予每次出现,都被孔子骂,宰予昼寝,被孔子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
宰我在孔子那里也是十哲之一,他是言语科的典型,但是,宰予这个人的德性在孔子看来,是有些问题的。
宰予有一次问孔子,服丧三年,我觉得一年就已经够长的了。“期(JI)”,一年之期。如果我们守孝都守三年,三年不做礼乐,拿礼崩乐坏。礼乐都没人治理了,怎么办?一个村里面,能称得上君子的儒生,可能就那么一两个,这一两个都不从事这样的事儿了,那这个村子的教化怎么办?这个村子礼崩乐坏了。
接下来,才是实质,古人是农业社会,很重视农业,所以,在秋天的时候,会有一个礼,叫做,登礼。就是新粮入仓,把新粮入库的过程,要做成一个礼仪,因为老的粮食差不多快要吃完了。然后,古代人是钻木取火的,需要拿那个木头不断地钻,然后把火引出来,关于钻木取火所用的那个木头,古人是有讲究的,“春取榆柳,夏取枣杏”,春天的时候,钻木用的是榆树、柳树,下甜的时候,用的是枣树、杏树。这是礼节的规定。
所以,一年之内,粮食也都换了一茬了,连钻燧的那个火种、木头,也改了,改火了,一年就足够了。
孔子说: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守丧的时候,是不能穿好衣服的,你要披麻戴孝,穿的要是那种粗布的、麻制的衣服,吃的东西要是糙的,不能吃荤的,不能吃精粮,所以,孔子就问他:你觉得,服丧一年就够了,吃白面、穿好的衣服,你安心不安心?
宰予就属于真小人,直接回答,安呀,我觉得挺好呀~ 一年了,时间够长了。
此时,孔子是懒得和他说话的,孔子遇到这种人,也是很厌烦的,恨不得他早点走。孔子的办法就是,你觉得安心,你觉得好,就按照你的意思办吧。
君子居丧,实际上是他即便吃好的也觉得没有味道,听到音乐也不会开心,住在好房子里面,他也不会感觉踏实。居丧的时候,是要找一个破旧的小屋搬进去的,甚至搭一个毛草棚子。在曲阜,最感人的就是子贡。孔子的大墓旁边,一边是伯鱼,一边是子思,怀子报孙,一家三代埋在那里,旁边有一个小破炉,茅草房,那就是子贡住的。
子贡,别人守孝守三年,每个人在那里种树,最后种出一片孔林来,三年期满,大家出来挥泪而别,但是子贡走到门口,心中大痛,受不了,觉得太难过了,离不开我的老师,又回去守了三年,子贡给孔子守孝守了6年。
子贡相当于是一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一个有钱的大儒商,放弃了荣华富贵,在一个破草房子里面,给孔子守孝,守了6年。特别感动!
所以孔子说,虽说是这个礼,但是并没有必须规定你要怎样,只要你觉得心安,怎样都可以
宰我得到了这个“令”,觉得很满意。
孔子就跟别人讲:宰予这个家伙不是个好东西,孩子生下来,父母抱你,要抱三年。这个才是原因。父母抱着你,喂养你,用了三年的时间。宰我这个人,能怀念自己的父母三年吗?
我们觉得,作为一个人,父母走了三年,你是不可能高兴的,也高兴不起来的,人最大的痛苦,就在于既有在场的痛苦,也有不在场的痛苦。
比如说,狗就没有。你把狗打了一顿,狗见到你害怕,就绕着走。但这个狗见不到你的时候,它是可以很开心的,遇到好吃的它也可以去吃。
但是人就不行,人有时候即便遇到美好的环境,心里都会难过。比如,看到晚霞,觉得很漂亮,但是你和初恋,就是在看晚霞的时候认识的,但是初恋最近死了,你再看到晚霞,就会触景生情而难过伤心。人在美好的情况下,依然会内心难过。这就是恻隐之心。
我们现在通过心理学,通过对于内心的修炼,可以较少地将这些东西带进去,不会更加难过。但是,对于父母之爱,在孔子看来,这是天性,这是我们应该去保留的东西。所以三年治丧,乃天下之通丧。
宰我希望是一年,可是,如今,可能半年都不到了吧。因为古代,到宋朝的时候,还有丁忧,回家呆好长时间,是因为农业社会节奏慢,几年不出来,社会环境变化也不大。都能够有人帮你干活儿,但是,现在的社会环境变化太快了,城市节奏快,生活压力大。我们可能没办法守孝三年,但是,怀念还是要有的。内心的这种难过是要有的。内心,默默得缅怀,也挺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