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原创非首发,文责自负)
生活中有很多互惠的现象,比如结婚定亲的时候,随份子。在酒席入场处,设立一张桌子,一来迎宾,二来参加婚礼的宾客,都会在这张桌子前类似签到一样的,在礼簿上记录下随份子钱的数目,等到下次宾客中哪家有喜事,也是走这样“程序”。
带着礼品看望病人,也是一样的,虽然不是诅咒别人生病,但是要记下有那么个人情债要还。
这些都是老人家说的来往,其实我很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些来往。直到今天我看了《影响力》第二章互惠才知道:
一位大学教授做了一个实验,他随机选取陌生人赠送圣诞贺卡,大部分收到教授贺卡的人,随即给教授回寄了贺卡!
用原文解释一下“尽管这是一项小范围研究,却指出了我们身边最有效的影响力武器之一——互惠原则,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这条原则说,要是人家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也应当尽量回报。”
生活中的这种互惠现象如上文提到的随份子,还比如逢年过节的走亲访友,都大大的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粘性,也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就像老人家说的,“走动才是亲戚!”
最近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让我更加冷静的对待这种互惠原则。
我小区有一个刚做保险的邻居,上个月他曾邀请我去参加一个饭局,是关于他开始做保险的一个声明。说实话我是一点都不想去的,但是出于是邻居,不好意思拒绝。
在饭局开始之前,这个邻居发给了我一个免费保险,当时我没看,因为我对保险是真不感兴趣。饭局当晚,在邻居的游说下我又不好意思拒绝地领了那个免费保险!(我都忘记了是啥保险了)。
后期他又让我去他公司领一口锅,我以工作忙拒绝了他的好意!因为我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然我并不是对保险工作人员有什么看法,只是就事论事!)
谁知过了一段时间我婆婆竟然答应去领锅。领回锅的当晚那个邻居就来到我家让我买保险,我当时也是不好意思拒绝,因为我婆婆默许要买保险,我更是不好拒绝!
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没有买成!
今天我看了《影响力》之后,后知后觉:这一系列的互惠,使得我失去了判断这份保险是否真正是我需要的能力!
但如果这份保险是真正我需要的,又能促成邻居的单,也是互惠,更是双赢!
但是我根本不需要这份保险!就会出现《影响力》中提到的不对等交换。
于是我告诉我婆婆以后不要再去参加领奖品类似的活动了,因为“再没有什么比免费的东西更昂贵了。”
同时也告诫自己,不想接受的东西或是邀请,当场就应拒绝,不然就会有“还债”的亏欠感,并做出顺从自己本身并不想做的事情的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