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中的参照物多到令人眼花缭乱,那些追不上的八小时外提升课程、成功人士讲座、励志故事分享、新品发布会和你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站在金字塔顶大声宣告并为你的人生做出总结:越努力越幸运。
一、越努力越幸运,是吗?
我曾见过很努力的人。
大学时认识当时一本青春系杂志的编辑,每次回我邮件都是凌晨两点,她说她每个月审稿千篇,很疲惫,但编辑是她从小向往的职业,所以坚持做了三年。我不知道她后来境况如何,那本杂志陪伴过我的高中时代和大学初期,我大约只看到她的名字出现在极少的几篇文章的责编注脚里。
我觉得她很努力了,但我还是觉得在生活百科类的百度贴吧里发文艺作品的征稿启事并不明智。
六月份的尾巴,我曾与一名职场前辈在衡山坊的一个餐厅聊天。她说她曾收到过一家小企业总经理一职的高薪聘书,于她而言,开启这段崭新的职业生涯不难,但她说,如果只顾看名片上的头衔和合同上的年薪,太多人会轻易失去自尊与判断,在虚荣装点下的成功,不一定是成功本身。她说眼下的工作虽然单枪匹马,title不高,但每天可以晨起骑马,上午开会,下午见客户,晚上9点入睡,一切都如愿。
我们见过那么多喝了“成功学”鸡汤而自诩“我很努力”的人,极少有人,放下攀爬的心愿,停留于当下的圆满。
二、鸡汤揭示了你对社会阶层下滑的恐惧
鸡汤的背后藏着普通人想要上升的急迫心愿和担心阶层下滑的恐惧。
线上社交与线下空间中,人们普遍在讨论贵族的没落,中产市民的焦虑,特别是现代城市生活所带来的人文精神“空场”,当人们在无边际的、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失去依托,失去标准,产生茫然无措的焦虑和困惑,心灵鸡汤能带给他们的,是无需付费的外在启迪与内在安慰。
特别是当人们逐渐已经不具备使用“我还年轻”作为碌碌无为的借口时,他们只能告诉自己:“好事降临于相信者身上,更好的事降临于耐心者身上,最好的事降临于永不放弃者身上。 ”
以此为据,心里想着我要在XX岁前完成XXX的成绩,却回到办公桌前花一两个小时看娱乐新闻,然后在朋友圈发一条鸡汤。在大家为你的才华和壮志啧啧惊叹之余,你觉得你是在为接下来的努力厚积薄发,事实上那些悦耳的鸡汤只能帮助你在失误和失败面前更加懂得逃脱。
鸡汤是蒙眼的良药,但无法治愈原始的弱点。
一如东野圭吾所说,梦总是突然醒的,就像泡沫一般,越吹越大,最后啪地破灭,什么也没有,除了空虚。没有那些脚踏实地建立起来的东西,就无法形成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撑。
三、鸡汤让你沉浸于他人的期待无法自拔
与其他任何一种形式的人类焦虑一样,一定程度的空虚、迷茫和自我怀疑,都是我们生而为人的一部分。
相当一部分小有成就却迟迟不能走得更远的人,往往也是颇具能力而在意自身形象与定位的人,他们活在社会的评价体系中不能自拔,活在他人的期望中,亦步亦趋。
我们被灌输过太多精英理论,从小看着《哈佛女孩刘亦婷》长大,始终迷恋于关于少数人走向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的假象。鸡汤安慰你只要这么做你也可以成功,但却让个体失去了对自我清醒的认知。
因为在告知鸡汤营养的时候,却很少有人告知我们该如何去吸收这种营养,通过怎样的工具去实现,去抵达峰顶。
我不会因为喝过鸡汤而变得与众不同。
我如果能够做到与众不同,那应该已经拥有有别于他人的信念和方向。
放下手中的鸡汤,先去定一个小目标再说吧。
或者,多读点书,也许还能以读攻毒。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