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5月:读《直视骄阳》

5月:读《直视骄阳》

作者: 张筱默 | 来源:发表于2018-05-21 17:36 被阅读0次

这本书买来搁置很久,打开后,只用了两天就读完了,如饥似渴,写读书笔记又变得很漫长。也许我不想把它读完束之高阁…

5月:读《直视骄阳》

《直视骄阳》,这名字就足以让人鼓起勇气。

“随着岁月流逝,青少年在青春期对死亡的关切被成人早期两项重要的生命功课——成家、立业所分散。但是随着中年到来,生命到达顶峰,今后的人生,可谓开始“走下坡路”。直视死亡,如同肉眼直视骄阳,实在坚持不了多久。我们无法忍受生活在恐惧中,于是寻求各种方法减轻痛苦,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或是努力变得有钱、出名,或者发展出强迫性的习惯进行自我保护,又或者寄托信仰,相信终极拯救者。直面死亡会引发焦虑,却也有可能极大地丰富你的整个人生。”

书分七章,从识别死亡焦虑(许多死亡恐惧造成了貌似与之不相关的问题,隐匿不辨,识别他就有可能获得转化的机会),到阐释直面死亡的意义(不仅不会带来毫无意义的人生、令人陷入绝望,相反会引发觉醒体验,令人更加完满的活着)借用一些哲学家、艺术家如何征服死亡恐惧的案例,介绍一些在日常可行的结合观念与关系的方法,分享作者自身关于死亡的体验以及对死亡的态度等等。

1、识别死亡焦虑

没有指向的焦虑实际上是死亡焦虑:死亡始终悄无声息的跟随我们,潜藏在无意识之中。死亡焦虑通过隐藏和伪装,转化成各种症状,他正是我们所体验到的诸多困扰、压力和内心冲突的源头。

2、觉醒体验

虽然死亡从肉体上摧毁我们,但也能从精神上拯救我们。

对死亡的恐惧常常与人生虚度的感觉紧密相关。你越不曾真正活过,对死亡的恐惧也就越强烈;你越不能充分体验生活,也就越害怕死亡。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指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存在:非本真的存在是一种日常生活的模式。你完全地沉沦于周围的环境之中,追究世间万物为何如此(如何)。本真的存在则是指心上存在本身。你将注意力放在存在本身的奇迹上,追求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是)以及真正的自我。(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意味着沉溺于转瞬即逝的消遣,如美貌财富或名望;后者则意味着你不但觉知到存在与死亡,也对其他永恒不变的生命特性保持警醒,而且能够更热切、更乐意地去做一些有意义的改变。你会迅速承担起人类的根本职责,创造出一个投入、丰富、充满意义以及自我实现的人生。)

海德格尔曾把死亡定义为“未来的可能性不再有可能”。选择困难常常可以追溯到更深层面的存在命题和个体责任。也许,突然意识到“向上发展、不断进步”不过是个神话会让人感到十分震惊,却为离婚的中年女性派特,带来了觉醒体验。

3、观念

任何感觉不到的东西都和我们没有关系。当我活着的时候,无所谓死亡;当我死去的时候,我已经不存在了。

波动影响:我们每个人,即使没有意识层面的目标或这方面的知识,也都会形成中心影响力,影响周围的人许多年甚至许多代。善行使人不朽,通过传递给他人的关怀、帮助和爱来继续存在。

存在主义休克疗法:我们每个人都是有限的,从呱呱坠地开始,走过童年,走向成熟,最终注定走向凋零。假设你将重复过同样的生活直至永远(人生便是你目前所过或往昔所过的生活,将来仍将不断重演,绝无任何新鲜之处。那存在的永恒沙漏将不断地反复转动,而你在沙漏眼中不过是一粒灰尘罢了。)——你,也唯有你决定了自己目前生活状态的所有重要方面,因而,也只有你有能力改变它。尼采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爱你的命运,也就是,创造你所热爱的人生。

“你现在可以做点什么让一年之后或5年之后,当你回首往事,不在对那些新累积的遗憾产生同样的绝望?也就是说,你可以找到某种生活方式让自己不再有新的遗憾吗?”

“圆满人生”和“死得其时”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充实你自己,实现你的潜能,充分地、完全地或活着,只要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死而无憾。

对过分关注“外在一切”的人,叔本华关于选择的三个问题:我们拥有什么(物质和财物不能带来快乐,没有止境,反而受制于物。);我们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的(人生中一班的担心和焦虑来自于总是考虑别人的看法——我们必须拔出这根肉中刺。其实,别人的看法不过是幻觉,任何时候都可能改变。);我是谁(你最大的目标应该是身体健康,新知健康,这样你的思考才不会枯竭,你才会独立,拥有品行端正的人生。叔本华说,好良心远比好名声重要。)

4、关系

在观念和亲密联结的双重作用下,人们能够有效地降低死亡焦虑,利用觉醒体验,最终引发个人的改变。

有两种孤独:一种是日常生活中的孤独;一种是存在的孤独。前者发生在人与人之间,是一种与他人隔绝的痛苦。后者来自于每个人与他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生活在只有自己才完全理解的世界里。)

同理心、纯然在场、真诚的自我表露、感恩、充实自己的人生,都是建设亲密关系的方法论。

当你看着照片里年轻的自己时不妨停下来,让那种辛酸的感觉呈现出来,在你心里逗留一会,像品味甜蜜的欢愉一样品味辛酸的痛苦。

实际上想要过上真正有价值的生活,对他人充满悲悯,对周围的一切心怀挚爱,唯一的途径正是去觉知,觉知当下所经历的的一切都会随风消逝。

改变,从来不会迟,你也永远不算老。

5月:读《直视骄阳》

一本写死亡的书,触碰到许多被我们的文化和轰轰烈烈的生活忽略掉的内在的东西。看这本书的过程,我经历了许多回忆,比如童年的梦境(赤裸的羞愧女孩),少年的梦境(手刃亲人的头颅),少女的梦境(看到亲人死去而悲恸),原来死亡焦虑一直都在;我也想到了生命中许多过往但至今仍对我产生巨大影响的人,在书页上写下他们的名字,不知道有没有机会,把我的感激表达给他们,但我争取。

米兰昆德拉说,死亡恐惧来自于害怕过去的消失,那么重新经历过去则是必不可少的良药。匆匆流逝的生命在此刻驻足——哪怕只是一小会儿。

5月:读《直视骄阳》

如果生命还有更好的可能,那么一定蕴含在那最坏的结果里。

虽然欧文亚隆是心理咨询师,可他不是单纯的治疗视角,充满人文关怀,似乎看得到欧文的双手,布满皱纹,温暖有力。他是那么坦诚、那么智慧、那么包容……他用拂尘拭掉灵魂涤荡的灰,再放一盏烛光照亮。

相关文章

  • 直视骄阳‖读《直视骄阳》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 读《直视骄阳》

    又一次拿起这本书,源于我自己最近的状态,发现自己又一次陷入生命的无意义感中,恐惧。 机缘巧合,我今天看到 ...

  • 读《直视骄阳》

    清晨看了《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创作此篇的背景,及其一生波折种种,竟沉思三小时之久,不能走出某种情绪。初唐四杰之一也...

  • 直视骄阳

    嫂子的去世 再一次的面对死亡 面对死亡很狼狈 依然很愤怒 感觉又一次被抛弃 失控 无力 悲伤 抓狂 各种狼狈。。。...

  • 直视骄阳

    死亡焦虑 -外显白骨精 -隐密的,儿子的即将死亡,移情 怎么降低死亡焦虑 -觉醒体验,(战争与和平)生死的体验 ...

  • 直视骄阳

    要写出一本最爱的书,是颇为头疼的,一是读过的书真少,二是承了最爱这两个字的枷锁。姑且写一写近两年来很是鼓舞自己的这...

  • 直视骄阳

    不在错误设定里打转。人生的鬼打墙更为恐怖。杀的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躺下就睡着是福气。胡思乱想的人躺下眼如铜铃犹如...

  • 直视骄阳

    小时候,别的孩子最怕墓地,而我,最怕的是闹市。 墓地有什么好怕的?入土为安。无论有什么不甘,无论有什么执念,都归于...

  • 直视骄阳

    昨晚和几位相识多年的老友例行聚会,原本该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但是这一次却显得有些沉重:一位朋友的父亲在做体检时,因为...

  • 直视骄阳

    克里斯最近总是想起亚瑟,这有点奇怪,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得到他的消息了,有段时间他甚至悲观的以为他死了,然而却没有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月:读《直视骄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rq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