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只有匠心   才能创新

只有匠心   才能创新

作者: 红星美凯龙星艺佳家居生活广场 | 来源:发表于2017-11-26 12:26 被阅读0次

    红星美凯龙董事长  车建新

          那何谓匠心?一是用心,二是细心,三是一丝不苟,四是精益求精,五是追求极致。这五条要真正做到,每一次做到,多少次做到,千百次做到,是很了不起的,也才是匠心之伟大所在。

          匠心本质上就是一种“品质思维”,是对于生产产品的一种态度,它含有设计品质、材料品质和工艺品质。

          首先是设计。如今已处于高科技时代,那我们的商业企业有什么高科技呢?其实20年前我就提出——设计就是科技。于是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我努力体现“让设计师先富起来”的理念,具体对设计师开出的费用我是从不还价,往往还要多出30%—50%的设计费。譬如讲,一个项目本来只要花1000万的设计费,但我愿意出3000万,要求找三个团队的设计师做三个方案,从中选优,加以综合。如果还不满意,那就再出2000万,再请两个设计团队出两个方案,然后在五个方案中遴选、互补。

          我认为,一个产品、一家商场,或一座城市都是同理,如果设计得不好,再好的材质和工艺也不行,甚至还会朝反方向走,因为设计品质是任何品质基础的基础。

          而当下,在新零售和人工智能的时代,我更要强调品质就是科技,互联网就是科技,大数据就是科技。

          再是材质的品质。有好的设计,材质必须匹配,千万不能选品质不精良或粗糙的材料。我选材料也总要比别人贵50%—100%的钱,但绝对是好的材质。

          第三是工艺品质,好的设计、好的材质,制造工艺更不可打折扣,不能粗制滥造,不能偷工减料,所以我给技术工人的待遇总要提高30%—50%,关键的工序提高100%。

          于是,如一件一万元的家具,放到我们这样一流的商场,让消费者感觉就值一万三,而实际上卖给他还是一万元,其实就是品质的魅力。假设一百平方面积的展厅,本来一个月只能销售10万,由于给顾客有了物超所值的感觉,结果一个月销售了20万,那就是品质给予销售的回报,同时投资也有了回报。

        匠心的目标就是品牌,品牌是什么?品质+品味(感觉),否则品牌便是悬空的,不落地的。

          有人说,简单的事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用心做,你就是赢家。我赞成这个说法。我是木匠出身,职业对品质的要求特别高,不光是对每个工艺的细节,整个配套环节都必须细心。而对精细化品质追求长期坚持形成的习惯,才是祖师爷鲁班传承给我们的工匠精神。它不仅是个体的呈现,更是一个民族的性格符号。

          我早年学木工手艺,首先是选材,要把最漂亮的木材放到橱柜的外立面和门框上,把最坚实的木料做柜脚,把图案美观木纹对称的材料选作门板,还可以把有结疤的木料雕刻成一朵花……

          再讲拼接,两根两米长的木条,刨好了拼在一起,对着阳光要看不见一丝丝光线。关键是榫卯工艺,开榫要先划一根很细很细的线,那木工笔也要削得很细,尽管只有三根头发丝那么细,但还是存在线左、线中、线右。如果开槽时,榫选择了线左,卯选择了线中,木头拼接时就会出现相当于一根半发丝的误差;如果榫是选择了线左,而卯选择了线右,那就是三根发丝的差距,结果门框是翘趔的,门装上去也是翘趔的,一个凸在前,一个凸在后。即使借刨来修正,但两面都要刨一样平,木材就变薄了,橱的坚固度也差了。

          所以,匠心的本质就是品质,品质的落点就是细心与认真。

          有人曾形容过德国制造,说认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自然他们便是凭着这“可怕的力量”,在战后崛起,成为汽车等许多行业之冠。再如瑞士的钟表工艺,日本的“煮饭仙人”等,都是靠认真誉满全球。像科隆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具有法国皇家风情的香榭丽舍大道,由欧洲文艺复兴带来许多建筑、绘画艺术,皆可谓精湛品质的经典。而我国古代大到恢弘的建筑,小至精美的陶瓷,和以鲁班为典范的无数发明创造,更是无一不以“可怕”的“匠心力”让世界惊叹!

          那何为品味呢?品味既是极致之美,又是组合之美,就像我们如今融合了世界建筑艺术精华的商场外立面设计、商场内共享空间各种情景化呈现,以及时尚优雅的布展形态等等,有了品味,消费者就有了感觉,就自然提升了对你品牌的认同度。可以说,品味是品牌美誉度的外化符号。

          在此,我还要展开讲一下,我们红星美凯龙从第一代到第九代的商场创新升级,是创造了一个商业模式,并且进入了哈佛大学的案例,因为我们是第一家做了连锁。因为此前家居零售都是市场形态,但我创新了商场连锁,其实这也是我受了肯德基的启发。当时我带女儿去吃肯德基,它是全球连锁的,我一下子来了灵感:那我们也可以做连锁呀!目前,我就是靠这个模式打败了美国的家得堡和英国的百安居,尽管它们在英美本地出于垄断地位,但在中国就没有竞争得过红星美凯龙,有的已打道回府了。

          那我们商场外立面为何要那么美?我又是受了太太化妆品的启发,女性用的化妆品外包装总那样漂亮,也是品味的外化嘛,所以我就把这个理念用到了商场的设计上。我们的商场建筑结构又为什么多选四四方方的呢?因为这样比较有气势。小时候我跟母亲去常州天宁寺拜佛,那些佛像很高大、很夸张,记忆里的元素又给予我启示:商场形态也要有震撼力,以诚信的象征气势去震撼消费者,影响消费者。商业以信誉为本,就需要有一个信的形象的代言嘛。

          由匠心至创新呢?这里面是个递进关系:用心了,细心了,便会做到一丝不苟;做到了一丝不苟,还想精益求精;已经精到了,要更精,不断更好,要追求极致,当然需要反复琢磨,不断思考,同时会养成剖析事物本质、分析事物、找到事物本质的习惯,也就会萌生创新之念。

          有句成语叫“熟能生巧”,“熟”就是匠心,“巧”便为创新。在无数“一丝不苟”熟练技能的累积中,在“精益求精”和“追求极致”的强烈召唤下,创新的意识与巧思会油然而生。

          匠心的经营还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你制造的品质呈现了,就会受到尊重,受到表扬与羡慕,你就建立了自信,就会热爱你的事业,就有热情和激情,就会有成就感,成就感就会成为你的引擎,也会成为你的气场。从而引发你丰富的想象力,萌生智慧。

          所以我一再讲成就感是人的引擎,因为它是人成功的自动循环的强劲的发动机。你一次次的高品质呈现,成就感就会一次次无数次地不断循环,给予你更多的自信,你就会更热爱事业,更具热情与激情,更大的成就感会给你更大的气场,让你萌生更大的智慧。

          而反之,你做的事和产品很粗糙,即使没受到批评,但自己也没有感觉,你就会变得模糊、愚钝,就会被淘汰。所以,追求品质正是创新的情境。

          其实,我们每个岗位都要求匠心与创新,这不是一部分人的事。每个员工把每件事都用心做到位,就是匠心;做每件事都有新的发现与进步,就是创新。所以无论是商场的管理人员、企划还是售后;地产上的接待、选材还是装修;乃至食堂、驾驶……任何一件小事,要么不做,要做就比别人多花20%—30%的精力把它做精细,这就叫“苦心经营”,但你先多化20%—30%的时间做出业绩来,有了成就感后,就会比别人少化许多时间。

          现在有个“一万小时定律”的讲法,即你工作时间达到了一万个小时,就掌握了熟练的技能,其实没这么简单。首先时间上,回想自己早期学木匠的两年里,我每天早晨6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天天工作16个小时,也根本上没有周六周日。其中有一年春节初一至初七我也在加班,所以我二年就工作了一万小时。可按现在每天八小时上班,再加上双休和法定的假期,这一万小时要6—7年才能达到。再讲效果,如果做事粗、不用心、不认真、没有精益求精,别说6年一万小时,就是12年两万个小时也没用。因为没有注入匠心,技能不会提升,也就不会有成就感。

          匠心与创新还是一个因果关系。匠心是创新的“因”,创新是匠心的“果”,所以说,只有匠心,才有创新。

          首先匠心要求我们用“品质思维”去找事物的本质,总结事物的规律,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寻找和解剖的过程,就是创新的基础。

          一个果,至少有“2—5”个因,要学会从果中去分析因,再从几个因中去推理果。深入进去,你还会发现每个事物不仅有“3”个基因,每个基因又有“3”个微因,每个微因更有“3”个纳因,加起来居然有“39”个元素,它正是创新的“合因”。

          而你找到的这“39”个元素,又绝非孤立,它们是动态的,你一旦让它们与另一个事物的“39”个元素进行碰撞、拆分组合,又交叉联系、互为尝试,就会“化学反应”出新的事物。如同我们小时候看过的万花筒,好像在演绎着创新和发明创造的无限可能,创新之果便会由此诞生。

          创新其实是综合创新,需要我们时刻提升自己的技能,提升自己的技术功底,而技能升级本身就是匠心之重要部分。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有许多人不思考匠心,不以匠心先做好事情,却只想一步到位去创新,其本质是急功近利,又非常华而不实。没有匠心在前期的反复准备、积累、琢磨、做大量的工作,创新会从天上掉下来吗?

          孔子在《论语》里讲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实就是讲匠心的修炼,我说匠心的第一项修炼就是,一定要先把技能学到家。有些人一项技能还是很熟练的,但第二技能、第三技能、第四技能就不行,也就是没有升级。学校里功课五门十门一起学,重点是语数外三门,那我们也完全可以三个技能一起学。

          我的学习攻略是:先攻一项技能,学强、学精,把它全面性地实践应用;另外两项技能呢,可先学一个概念,适当进行实践。也就是说,一个技能深入,两个技能参与。因为人的精力有限,你首先把第一个技能学到100%,甚至120%了,再马上去攻克第二个技能,也要先达到50%,接着再增加第三个技能的学习,起码30%,那这样你永远有三个技能在学习,在更新。

          我个人的“技能学习清单”,也就是我的成长史。

          早年,我是先学建筑木工,后学家具细木工的,这对我后来建家居商场都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我自己懂建筑和设计了嘛。开了商场以后,要学的技能当然更多了,譬如:早先南通一家商场的下属无理闹事,还要给我打官司,那就逼我去学法律呀。商场的产品要卖出去,我就得学营销;要做广告,我就学广告;要融资,我就学金融;要控制成本,我就学财务……

          因为当年的条件,我初中都没毕业,自感文化水平不高,但我下决心挤时间,读了1000多本书。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做大,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则更多:行政、绩效、人事、制度的管理;品牌的建立与管理,学城市规划、购物中心的设计定位、商业空间的提升、品牌、建筑的再利用,包括为房地产选址、测算,讲句实话,从开家居商场到发展地产,我可从没请过一次风水先生,因为我学到了看势的技能了嘛。

          如今,企业和个人的社会责任更大,我就在努力学宏观经济、资本市场,学习互联网战略定位和管理。过去我做过营业员,就学习消费心里学;现在我又学社会心理学,懂得心理才能做好管理嘛。还要学哲学,因为哲学是求本论,又是方法论,乃至宗教等等我都要学,我也在不断提升自己学习的高度。当然为了更好地交流分享,还得学外交和演讲的技能……总而言之,我觉得干我这一行,要学习的真像要读“百科全书”那样,成长与学习是相依相伴的,技能的升级又大大开发和升级了我的创新能力。

          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即时分析”是创新必需的一项技能。

          我曾把即时分析称为能力之王,因为它是人心智的技能,奥妙就在于即时性和同步性。你在那个情境当中,大脑的分析、解剖是立体的,记忆也是立体的,不仅容易记,而且情境记忆终身不会忘。大脑变成了数据库,搜索、应用素材也更快,反之则很容易模糊或遗忘。

          假如说我们每天碰到10件事,一年就有3600个事物,要不即时分析,平面化记忆是靠不住的,一年最多只能记下100个,那10年呢,360倍,相差就巨大了。

          创新,其实也并不是怎样难的一件事,甚至可以说是简单的事情,只要你掌握了创新的方法。我曾经说过:“其实发明不应叫发明,应该叫新元素的发现,和元素的重新组合、对接,从而产生更有价值的新物质。”每一项成功的创新发明,必定是匠心力+想象力的整合性创造。

          鲁班当年被一种长齿的草划破了手指,但他绝不像有的人会迁怒于草,甚至还上去踩两脚,而是仔细的观察,进而思考与联想:它能割破皮肉,当然也能割木头呀……于是,锯子诞生了。

          爱迪生发明电灯,我猜他一定是先看到雷电产生光亮,继而联系到火线地线会碰出火花,接着开始寻找既能发亮又不会燃烧的物质,终于他在排除了两万多种元素后,找到了钨。这样的探索其实没有失败,更没有任何坏处,但发明一旦成功了,对世界则贡献巨大。

          我再猜牛顿,他发明“万有引力定律”,也可以说不难,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砸到他头上——也许此前,他已知天地关系,也知地球是圆的,是在宇宙太空中围着太阳转的,这些元素都在他大脑中,可关键是他善于即时分析:为什么苹果不跑上天空,也不往两边斜行,而是直接砸下来呢?牛顿正是重视细节,在自然现象中即时分析,寻找规律,才顿悟到这是地球的引力。

          每一项创新都是非凡的,但也没有那么神秘莫测。有人说创新需要天赋,其实创新的天赋正源自匠心的锤炼,一次次业绩与成就感的积累,和对事物即时分析习惯的养成。

          创新的本质就是匠心不断升华、智慧不断萌生的结晶。所以我要大声说:只有匠心,才有创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只有匠心   才能创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sk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