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打算闭关并在十月底前结束今年全年的学习活动,但是雨鑫抛出她课程在北京的消息时,我还是不自觉的被她吸引走了,做了一个慧眼识珠的资深剁手族该做的事情。
好玩儿的有料的视觉引导除了课程的主题视觉引导视觉元素以外,我体会最多的还是有关于课程设计方面的:
第一,好的老师要提出好的问题。当这些好的问题得到学员的回答,会有产生两个好的结果,一是可以引导学员反思,二是可以得出教师想要得到的关于教学的结论,这样比学员通过听老师讲授知识来得效果更好。
第二,好的老师要退出以自己讲授为中心,让学员表达和总结。这是有心理学依据的,引导学员说要占80%,老师说占20%。学员可以总结出来的知识点,老师就不要重复讲,只是找出谬误或者需要补充的地方,即那20%即可。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员的表达欲,学员也会更加认同自身总结的知识点,也会显得老师课程的段位更高。这让我回想起前一段时间我在企业中做绩效考核培训,当时我先讲授了一些why和what,然后就进入了应用环节,我让大家来找茬,对于填写的绩效考核表中存在哪些问题让大家来找茬,我再根据大家找出的茬进行归类分析和点评,这种提问找茬的培训学习效果是非常好的。但现在回想,也许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比如在what和why的环节,可以让大家开放思想,说说自己心目中认为什么样是好的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什么,当然这也跟企业的实际有关,如果在国有企业中,领导并不想让员工有太多的表达的途径,那么在开放思维和表达的环节就要对学员有所限制。
第三,细节中皆有设计。好的老师要去分解自己课程中学习体验的每一个环节。转换成学员角度来体会。从学员走进培训教室到最后离开会有怎样的体验,把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拆解成小小的节点,然后把这些节点进行设计,进行重新浇灌,这样才会有好的学习体验。
第四,要建立四重连接,学员和老师,学员和学员,还有新知和旧知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老师学生之间的单向联系,也不能是本小组之内的学员之间的联系,而是要走出小组在整个班级中让学员沟通。老师的课程中设计了很多的沟通机会,这不仅让大家有了表达欲的,同时也是更好的建立链接,让课堂有温度,提升课堂学习效率的方法。
对这次课程的体验有这么几个认识:
首先,雨鑫所有课程的环节都经过设计,她在讲授课程过程中不断融入她的设计逻辑,让大家能够迁移到今后自己的课程中,这非常有价值。课程设计的所有环节目的不同,有时候是为了让大家迅速的建立联系,有时候是为了圈定讨论边界,有时候是为了控制时间,有时候是为了满足大家的表现欲,当然还有促成最主要的教学目的。当我们明确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就可以设计一些重点枝节骨干,在用一些特殊的呈现方式呈现,我相信在接下来我们的课堂中,无论是视觉的或是游戏,都会效果很棒。
我还非常欣喜的看到,雨鑫确实像她自己实践的,学过的很多的课程立马学为己用而且进行了变现,之前跟她在培训师课一起做过同学之后,很多课程的内容我都已经快忘记了,但是在她此次课程中,我好像又回到了当时上课的场景,比如说时间控制扑克牌引导规则,比如说音乐控制以及一些用心的膳食安排等等,我想这些都是他有充分的消化吸收其他课程中优点的具体体现。
还有一点设计就是关于在课程中用小组的方式让所有人,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的人,都充分的参与到教学环节中,不让一个人掉队,最后这个团队贡献一个成果,体现了集体智慧。也就是说无论是擅长表达或者不擅长表达的人,无论是内向的人还是外向的人,他们都可以在这个学习活动中获得自己的体验,并且表达出来,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可以关照到所有学员的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