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自我认可的父母往往要通过孩子的表现来证明自己的水平。\n第一种营养:“父母总是会以当下之所知所能,做出对孩子最好的选择。”\n第二种营养:对孩子来说,“温和而坚持”的妈妈就是合适的。\n第三种营养:“世上没有一种叫作‘非如此不可’的事······不管妈妈最终做出的选择是什么,没有人可以批评她,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n带着敬畏之心去探求内心的奥秘,带着接纳之意去看待情绪的起起落落,带着温和之情去好好说出每一句话。\n好的亲子关系,先于教育。\n我们与孩子之间现有关系,后有教育,我们首先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亲密结合,其次才是一个生命帮助另一个生命成为更好的自己。\n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越友好,我们的“教育”也才越有效。\n父母如果能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重视,给予足够的安全感,给孩子肯定、赞美和认同,用自身作为模范,教导孩子如何处理生活,孩子自身的生命力就能被激活,他就有能力发展自己的特长,活得快乐和自在,如同他们初始来到这个世界的状态。\n第一个心理营养:无条件的接纳。\n第二个心理营养: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n第三个心理营养:安全感。\n第四个心理营养:肯定、赞美、认同。\n第五个心理营养:学习、认知、模范、\n当我们认为自己“好意”为孩子做一件事情时,我们要允许他接受,也要允许他拒绝。这样孩子才可以从中学习到,我是好意,不代表别人一定要接受。\n当生完孩子,有轻微抑郁症的时候,你可以坦白地跟家人说:“我觉得可能因为生孩子,生理上受影响,所以我的情绪处理得不太好,我需要更多的休息。我情绪比较差时,也需要你们多体谅。只要你们告诉我:‘不要紧,相信会过去的。’就会帮到我,而不要建议我这样那样。”\n当我们做善良的事情时,就是在和自己的生命力联接!那一刻,我应该是快乐的,否则的话,它可能不叫善良,它也许叫软弱、叫讨好、叫迁就、叫忍受。\n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出去能人见人爱,这是一种虚荣。\n妈妈只能告诉孩子:“这是你的,但你可以分享。”这里重要的是,先告诉孩子,这个东西属于他。如果他不是很相信妈妈的话,那么就只能从自己的行动中得到肯定。这个行为指的是:“我的东西,应该可以不分享。”这时候,妈妈只能允许他,不逼他,告诉他:“当你觉得可以时,再分享。”\n在孩子的成长中,妈妈不要干涉太多,让他在自然的状况下,接触各种类型的交往,学习各种的舒服和不舒服。\n教小孩子东西,只是说不大管用,妈妈用自己的行动做示范是最好的办法。\n从根本上说,父母亲的关系要更稳定,让孩子在家多吸收点安全感,他整个人才会比较有力量面对外面的人。\n关系,永远比具体的事情重要。\n如果说在安全感给予方面,妈妈比爸爸更重要,那么在肯定和认同这部分,爸爸的重要性要大过妈妈。\n我们要尽量做到和家人保持一致性沟通,不指责、不攻击、不讨好,如实地说出自己的感受、需求,不要等到情绪太满,忍无可忍时才用怒气去沟通。\n时间花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会开花会结果。\n爸爸最好的陪伴就是陪孩子游戏,在游戏、玩耍的过程中,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喜欢我”,从而获得价值感的认同。\n我们判断孩子心理是否健康主要看三个方面:是否快乐?行为有没有偏差?跟他人是否可以正常互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