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

作者: 无语_c7b8 | 来源:发表于2019-07-02 14:26 被阅读162次

剑门道中遇微雨

宋·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译注

服上沾满了旅途上的灰尘和杂乱的酒的痕迹。出门在外去很远的地方宦游,所到之地没有一处是不让人心神暗淡和感伤的。我这一辈子就应该做一个诗人吗?为什么骑上瘦驴在细雨中到剑门关去?

⑴剑门: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据《大清一统志》:“四川保宁府:大剑山在剑州北二十五里。其山削壁中断,两崖相嵌,如门之辟,如剑之植,故又名剑门山。”

⑵征尘:旅途中衣服所蒙的灰尘。

⑶销魂:心怀沮丧得好像丢了魂似的,神情恍惚。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⑷合:应该。未:表示发问。

⑸最后二句:典出南宋尤袤《全唐诗话》:“(唐昭宗时)相国郑綮,善诗。或曰:‘相国近为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何以得之?”

简析

《剑门道中遇微雨》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此诗当作于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冬。当时,陆游由南郑(今陕西汉中)前线调回成都(今属四川)。陆游在南郑,是以左承议郎处于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中,参预军事机密。南郑是当时抗金前方的军事重镇,陆游在那时常常“寝饭鞍马间”(《忆昔》)。而成都则是南宋时首都临安(杭州)之外最繁华的城市。陆游去成都是调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司参议官;而担任安抚使的又是当时著名诗人,也是陆游好友的范成大。他此行是由前线到后方,由战地到大都市,是去危就安、去劳就逸。他在南郑往成都途经四川剑阁剑门关时写下这首诗。

此诗首句刻画了人物形象,第二句概括自己数十年间、千万里路的遭遇与心情,再接以“此身合是诗人未”自问,最后结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细雨骑驴入剑门”,形象逼真,耐人寻味。陆游生于金兵入侵的南宋初年,自幼志在恢复中原,写诗只是他抒写怀抱的一种方式。然而报国无门,年近半百才得以奔赴陕西前线,过上一段“铁马秋风”的军旅生活,旋即又要去后方充任闲职,重做纸上谈兵的诗人了。这使作者很难甘心。所以,“此身合是诗人未”,并非这位爱国志士的欣然自得,而是他无可奈何的自嘲、自叹。如果不是故作诙谐,他也不会把骑驴饮酒认真看作诗人的标志。

全诗别出心裁,构思新颖,含蓄地表达作者报国无门、衷情难诉的情怀。

相关文章

  • 《古诗歌鉴赏》第二讲——读懂诗歌的“语言”

    《古诗歌鉴赏》第二讲——读懂诗歌的“语言” 古诗词既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了璀璨的中华文明。古诗歌鉴赏是高考中考必考的...

  • 古诗鉴赏经

    古诗鉴赏经 (自编) 古诗鉴赏经,手法数不清。 意象拈来处,组合成意境。 譬如描幅画,融入其感情。 或者实与虚,你...

  • 文魁大脑思维导图精英班4期-李文轩第五张《古诗鉴赏技巧分类》

    因为是古诗鉴赏,所以中心图用了相关的转换方法,画了一个正在吟诗的古人。主干分为能力要求,古诗分类和鉴赏技巧。插图都...

  • 古诗鉴赏

    古诗词阅读: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

  • 古诗鉴赏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 ·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

  • 古诗鉴赏

    早望海霞边 作者:李白 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 日出红光散,分辉照雪崖。 一餐咽琼液,五内发金沙。 举手何所待?...

  • 古诗鉴赏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 作者:李白 侧叠万古石,横为白马矶。 乱流若电转,举掉扬珠辉。 临驿卷缇幕,升堂接绣衣。...

  • 古诗鉴赏

    《折荷有赠》 唐代: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

  • 古诗鉴赏

    魏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

  • 古诗鉴赏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酒筵上甘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诗鉴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vz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