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唱红歌,5岁的小孙孙在幼儿园也被染上了。爷俩出来溜达的时候,来兴致了就一起哼唱几句。最喜欢和尽兴的当属《我和我的祖国》,词好曲也悠扬。唱起来却容易跑调,好在我们是自娱自乐。
有次,唱着唱着小孙孙突然问道:爷爷,啥叫"路上一道辙"呀?
哈哈,这可怎么回答。
想想,曾经赶牛车的农民,和害苦了司机们的泥泞烂路,却想不到常常深陷车辙的情景,在今天的记忆里反而雾岚得稀有风景一般。
又想起今日堵车的城市病,是否竟是一种等价交换的生意?大约,便是时代发展文化语境变迁,演化出的新代沟,新陌生的原由吧。
要讲清楚"一道辙",还真不是简单事。你得讲中国的"马路"含义,讲牛车,讲"马上就到"的不靠谱,讲马到成功,讲"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诗意境。然后再讲"晴天洋灰路,雨天水泥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的乡村当年。甚至,捎带讲讲"马克思的路"的周氏幽默。
而现在的小孩子,一出生就汽车火车高铁飞机的,司空见惯,只有名车豪车的概念,并无车辙的直观体验,不接地气呀。和"爷一代"的我们时差之大,真是百口莫论了。
那时,"从前慢",牛马骡驴的满街跑,组词也不是现在的动不就动“牛逼"、"牛肉干"、"驴友"之类的。却是革命的老黄牛,路遥知马力,老骥伏枥,这些奋进的词语。
再看今日小孙孙代所走的路,出门就是大街里徜徉,出城又是高速飞奔,旅游则是高铁,或者双飞。就算真想带他们去乡村寻觅感受一下乡愁的滋味,也都村村"硬"得不像个乡村了。
这几年,中国的路啊,真是得拿天翻地覆慨而慷来形容呢。
无奈,面对好古怪之问的今日娃娃,我一边寻些通俗词,一边手脚并用地比划,试图让他明白"辙"的生成过程。结果,他还是一知半解的,干脆非要我领他去看看。只是,哪有啊。如今的这“辙"真成稀罕物了。
见我一脸懵逼的表情,他又冒出一句:
那,超市有么?
哈哈,这回真是懵圈了。
得,赶紧打住,换一下个话题吧。一不小心,他再问个"袅袅炊烟"是什么东东?岂不是逼人崩溃,要爷的命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