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几年前的小赵在看完了一集奇葩说后给我打电话。
她说在情绪最低谷的时候,奇葩说像是一剂良药救了她,应该说是暂时让她的心情平复了。
小赵不是心血来潮的心情不好,只不过是她想起了自己的现实处境。她有一个比樊胜美强不到哪里去的家庭,父亲是那种渣到骨头里都透着凉气的无赖。虽然时常对她嬉皮笑脸,但大多数时候是带着目的的,他在小赵幼年的时候不管不顾,现在年纪渐大突然想起还有一个女儿,所有的殷勤不过是为了避免晚年的凄凉。
小赵的舍友出生在一个有弟弟妹妹,父母恩爱的家庭里。小赵每天听她和亲人打电话,日积月累的情绪被悄悄地唤醒了。
有些人在幼年时是麻木的,比如小赵。他们在成年的时候才能狠狠地意识到自己所失去的,是一辈子都补不回来的。小赵已经快30岁了,她却像个十几岁的小朋友一样日渐被困于缺失父爱的情绪之中。别人都是小时候失落,长大后逐渐释怀。而小赵在小的时候被父母无休止的争吵搞得厌烦,当父亲离家的时候感到无以名状的快乐并且过了好多年平静的生活。当知道父亲的再度出现,给她带来的只是痛苦和失落。
这种痛苦里还杂夹着到了年纪,对个人情感的失落。
身边不是没有试图追求自己的人,但只是试图追求。
快活到30岁的小赵连份早餐都没有收到过。就像是命运下的诅咒,小赵的异性缘像是被封印封住了。对父亲的憎恨,对父爱缺失的落寞,以及对爱情的渴望开始将她一点点的吞噬。
面对不了的,就给自己寻找出口。
于是小赵开始投身于阅读,写作以及看各种能够让自己思想变得更加开拓的视频。
因为小赵没有面对现实的能力。尽管很多人跟她说进入体制能够变得多么的安稳,多么的岁月静好。
可那恰恰是小赵最害怕的生活。因为最平稳的生活可能就意味着她的绝大多数精力要被用来对付最残酷的现实。很多事情确实难以逃避,无论小赵以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但是小赵能够掌控的,是让自己在这不能改变的悲剧面前去寻找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出口,在那里,小赵可以尽情地呼吸自己喜欢的空气,能够让自己发掘出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
小赵有一个朋友,父母关系良好,家庭经济用不着她操心,而她自己本身工作稳定。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每次和小赵聚会都要喋喋不休那些她不满意的生活琐事。小赵从最开始的厌烦到最后竟然有点羡慕,因为她知道能够为小事抱怨的人不外乎就是没有真正的从骨子里觉得悲哀。
同样的,反复说服别人去过那些社会公认的”好的生活“的人,也是假定每个人的生活需求就是一样的。但是小赵这样的人,哪怕是活得很辛苦,只要生活里有了为之期待,为之新奇的因素存在,她就能够给自己找到力量的源泉,而这种力量只能是她自己给自己。
当初小赵选择继续升学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但这是她至今做的最好的选择。
继续升学的几年里,小赵在逃离中获得了一点喘息的机会。她看大量的书,写大量的文章,现实依旧不会被改变,但是对生活的期待就像每天锻炼的肌肉一样,一点一点变得强大。虽然她还是会有极度悲伤的时候,但是她依旧努力将此作为锻炼自我能力的契机。
没有谁的生活是绝对完美的。
每个人的生命里注定要有点遗憾做为调剂。把自己手上拿到的牌尽可能的打好,用自己的方式将生活变得更加有趣一些,而不是一心顺遂大流,过着安稳的“标配”生活。毕竟,所谓大多是人的现实,还是少数人所过不起的。
后来的小赵还是坚持了自己对语言和文字的喜爱。她每天写作,投简历去自己喜欢的工作。关于她的生活该面对的麻胡问题一点都没少,但她的绝大多数心思却用在自己喜爱的事业里,并且在日复一日的提升中,她为自己构造了一个更大的世界,也如愿以偿的遇到了那个携手一生的人。
后来在婚礼上的小赵哭得稀里糊涂的,她已经努力地把自己的人生过到最好了。在那些不可更改的,无可奈何的事情面前,或许逃避不是一种那么不堪的选择,它恰恰是最好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