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之死

作者: 白话不易 | 来源:发表于2022-05-03 18:30 被阅读0次

最近,看到一广告片,展示鲁迅先生特喜欢吃螃蟹,也很擅长各种吃法,而且专门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广为流传。不觉想到鲁迅先生之死。

记得鲁迅先生死于肺病,从中医上讲属寒症,而螃蟹属典型的凉性食物,多食必加重寒性体质,势必不利于肺寒的恢复与养治。而鲁迅先生不相信中医,不注重中医养生调养法则和饮食禁忌,也有自身的原因,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遗憾。由此可见,鲁迅先生英年早逝,何其冤枉。

鲁迅先生是近代中国文化巨人,早年赴日留学修西医专业,后发觉中国思想和文化的积 弊,遂改修文学艺术。但他说过一句偏激的名言:“中医都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

细究起来,也不是空穴来风,其中有严酷的现实原因,有两件事有着重要影响。一是鲁迅父亲的死。鲁迅在《父亲的病》中沉痛地记叙过,给父亲诊病的两位绍兴中医名士,贪婪、冷漠、冬烘和愚昧,简直一无可取,什么“舌乃心之灵苗”,“蟋蟀一对”,“败鼓皮玩”之类,都是打着“天人合一”的愰子自欺欺人,散发着酱缸文化的臭味。

二是鲁迅从小爱牙病困扰,自称“牙痛党”,或蛀或破,后来发展到牙龈出血,试尽各种验方均无效,中医名士对之束手无策,便以“牙损”打发了事,更有以“阴亏”相诬,令鲁迅有口难辩,此病从此也成为他的耻辱。后到日本留学,在长崎仅花2元钱,用了1个小时就治好了。鲁迅因此选择西医作为人生的事业,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救治象父亲那样被中医耽误的患病国人。

然而,历史真会捉弄人,崇拜西医的鲁迅最后竟死于西医的误诊。在全盘西化、崇洋之风甚嚣尘上的时代,这一先天局限无形中被遮蔽,导致一出出悲剧,—批思想激进的文化巨人在摒弃中医之后前赴后继,死于西医的误诊之下,鲁迅便是其中之一,不以悲乎。

关于鲁迅的死因,一直存在争议。事隔45年之后,上海组织多名医学专家教授会读鲁迅的胸部X片,得出结论:当时日本医生将肺气肿误诊为肺结核导致的哮喘,采取了不当的救治措施,导致鲁迅死亡。而在当时前者属于不治之症,后者却可以挽救。据此,又有两种推断。一是鲁迅是反日侵华的,因此受到日方医生的蓄意谋杀。二是日本庸医误诊杀人。

鲁迅之父死于中医,鲁迅死于西医,高度概括了近代以降的中国历史:如果说前者象征着古老的中国封建文化的破产的话,那么后者象征“全盘西化”的破产,历史完成了一个轮回。

相关文章

  • 鲁迅先生之死

    最近,看到一广告片,展示鲁迅先生特喜欢吃螃蟹,也很擅长各种吃法,而且专门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广为流传。不觉想到...

  • 【羽木原创】“死”于鲁迅是什么?

    今日看到有篇谈论林语堂先生与鲁迅先生关系的文章。之后又去读了林语堂在纽约得知鲁迅逝世后为其写下的悼文《鲁迅之死》,...

  • 《伯豪之死》——一曲写给中国的特立独行者的赞歌与挽歌

    一向以为信仰佛教的丰子恺先生是不如鲁迅先生犀利冷峻的。 可是读了先生的散文《伯豪之死》,让人不免想起鲁迅先生的《祝...

  • 对鲁迅先生的思考

    从作家仲维宇写的《鲁迅先生的最后时光》中,让我想到了鲁迅先生之死的悲哀,年仅55岁的他就依依不舍地走了,走到了人间...

  • 他曾是孙中山秘书,毕业哈佛名校,却为何惨遭军统杀害呢?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这是鲁迅先生为纪念杨杏佛先生之死而作的诗句。 杨杏...

  • 004 ‖祸从口出

    阮玲玉之死鲁迅先生写了一篇《人言可畏》,流言可以杀人,同样多话有时也形同自杀,至少是给别人递刀子! 古语讲:贵人语...

  • 鲁迅先生

    国人病了,在思想上病得不轻,人可以接受新事物,但是很多人却没有能力分辨真假,一味地全盘接受,在脑海里冲击,像...

  • 鲁迅先生

    看了《心海时空》中的鲁迅先生,便想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始认识了解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 我返回去的时候,是居于...

  • 鲁迅先生

    目光犀利穿过黑暗,嘴角带着浸润着血迹的蔑视和嘲讽;你在彷徨,你在呐喊;把笔杆,变成了锋利无比的匕首,面对几千年的王...

  • 鲁迅先生

    你是否记得“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出自谁之口?你又可否记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在写谁?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鲁迅先生之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ci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