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华杉详解
孔子说,生下来就知道是上等;学习了然后知道,是次一等;实践中遇到困难然后去学习,再次一等;遇到困难还不学习,那真是最下等了。
各位可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是哪一等。反复琢磨体会后,慢慢对,别急于下结论。
孔子自己也评价过自己,前面《述而》篇说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这么说,他自己定位是学而知之者。我们自己呢,可能不敢说是生而知之者。那么,是学而知之者吗?恐怕学了也不知,因为没有自行合一,就不是真知,对自己的专业工作,或者对应事接物待人的道理,只是晓得些说法,离能掌握那些道理、那些方法,存乎一心,运用如神,那还不知道差多远多远!真不敢说是学而知之。
我们都是困而学之吧!不断地犯错,犯同样的错,一次次没做好,就去学啊!怎么样做到颜回做到的“不贰过”,不要再犯同样的错,不退步,就是最快的进步!做不到“不贰过”,这“困而学之”的鉴定评语,我们也不敢领!
剩下就是“困而不学”。遇到了困难了,犯过错了,他还是不学。孔子说,这是最下等的。这样的人不多吧?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人,甚至说,我们每个人的大多数时候,都是这样的状态——困而不学。
为什么呢,因为懒!
一是懒得思考,做事没尽心。自欺欺人认为自己尽力了。但是尽力不尽心,就没有认识,受困了,他用“我尽力了”来开脱自己,那就认识不到问题在哪,那还学什么呢?困而不学,就是这状态。
二是懒得学,因为学习很辛苦啊!“困而学之”更辛苦!《中庸》说:“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别人一遍能做到的,我做一百遍;别人十遍能做到的,我做一千遍。果真能这样做,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变得聪明,即使是柔弱的人也一定变得坚强。成功之道,就这么简单,时间花在哪儿,结果就在哪儿。谁敢说自己花了一百遍一千遍的功夫呢?
有人说,哎呀,把我说得那么差!你看我混得也没那么差嘛!你混得不差,是因为别人比你更差而已,不是你自己有多好。
孔子的这段话,在《中庸》里又被总结成生知安行、学知利行、 困知勉行三个境界:“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 一也。”
孔子不是把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分了三个等级吗, 《中庸》就鼓励说,只要你最后知道了,“一也”,结果都是一样的!
知行合一,要去行,才是真知,才有结果。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又是三个境界。生知安行的人,他天生就知,出手就对,安然自得。学知利行,是学了,知道这样是对的,是对人对己有利的,他为了这正确、为了有利而去做。困知勉行的人,他吃过亏, 知道不这样做不行,虽然不情愿,但勉强自己去做。《中庸》鼓励说,不管怎么样,只要你做了,都是一样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遵守交通规则。生知安行的人,他天生就知道,不遵守交通规则会死;乱穿马路不走斑马线会死,弯道超车会翻车。所以他按交通规则去行。如果不照交通规则去行,他心里就不安,他紧张,他害怕,马上要调整回来。
所以生知安行的本质,在于不这样去行,他就不安!好像我修炼这“日日不断之功”,每天早上写华杉详解。很多朋友说:“你真能坚持!真有毅力!”其实这不是坚持,不是毅力,是成了习惯,一天没写就不安,就难受。你看那每天跑步,每天能跑半程马拉松的朋友,他也是生知安行,一天不跑他心不安!靠毅力坚持,是坚持不了的,是靠生知安行。
由于不安,一旦稍有违反,他心就动了,心一动,马上调整回来,所以这样的人,不容易犯错。那个著名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后汉书》记载,杨震举荐王密做官,王密为了感谢杨震的知遇之恩,深夜带着十斤黄金用来赠送给杨震。杨震不收。王密说:“深夜,不会有知道的人,您就放心收下吧。”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走了。这杨震,就是生知安行的人。
接着说交通规则,生知安行的人,你要他过马路闯红灯,或者不走斑马线,打死他他也不干。学知利行的人呢,学习了交通规则,知道了,他也老老实实遵守。困知勉行的人呢,遇到过危险,出过事, 学乖了,遵守。困而不学的人呢,遇到过危险,出过事,他也学 “乖”了,下次过马路,小心张望,但是一看左右没有车,他还是要闯红灯,还是不走斑马线。
今天我们是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多呢,还是不遵守的人多呢?不遵守的人还非常非常多!这就是孔子经常痛心疾首的——君子戒慎恐惧,小人无所忌惮——无解!王阳明说,没有什么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所有人都是生而知之!就像前面的例子,乱穿马路会被车撞死,受贿要坐牢, 这还用学吗?这个不知道吗?
但是,没有知行合一。
为什么不能知行合一?
因为贪!贪巧求速。 人人都知道闯红灯会死,但是也都知道不是百分之百会死。为了贪巧求速,就愿意冒生命危险。我们平时做的很多事情,喊的很多 “弯道超车”之类口号,都是类似过马路闯红灯、不走斑马线的事情。
所以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回归常识,回归初心,回归良知良能。 良知,就是我们天生就知的,良能,是不学而能,都是我们天生就会的。不贪巧求速,不走小路,走大路,简单得很!
王阳明的前辈陆九渊说:“我在无事时,只是一个无知无能的人。一旦到那有事时,我便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
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良知良能,知行合一,儒家的“学习学”,都在这几个词组里面了。
刘澔觉
我本来还是想说点学习学的感受,以及自己如何成长的。但是想起文章中说的,遵守交通规则的事情,不想说了,也不需要说了。
在太原如果穿越斑马线会被拍照,希望有一天可以看到十字路口的显示屏,没有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期待有一天你可以做更好的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