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说,所以一直沉默着。
我不知我还能说什么,除了真话。所以一直控制着,压抑着,当然麻木了更好,至少好过痛苦。
曾与朋友分享过余秋雨先生的《历史的暗角》,感叹过一个外来妇人的说三道四挑拨离间,竟能使一个原本和谐安宁的村庄狼烟四起鸡犬不宁,再也无法回到过去的和睦美好。如今,我却被无来由的坏话搞得莫名其妙,更多的却是内心的悲凉。
记得一次饭桌上,一位对文学颇有研究的朋友与我谈论起《岳阳楼记》,他说琢磨文中某个句子可窥探到范仲淹的某些企图,并问我如何给学生讲此文,建议我应将这些个性化的解读传与学生。我冷静严肃地告诉他,教育不只传给学生知识,还有一份责任与担当。释放学生个性不假,更应为学生的价值观把关,我有义务引导学生去汲取文字间的正能量,教他们学会用温暖的眼睛看世界。可如今,当我与现实纠纷撞个满怀,当我第一次被裹进社会的纠缠,我才知晓整天生活在学校院墙里的我有多天真,我才发现所谓道理在复杂的人心面前就像一个迂腐的笑话,内心的真诚与温暖会被实实在在的利益鄙夷甚至威逼。
我不想说,但我实实在在感受到,名与利的过分热衷已经坏了人心!崔永元像一位斗士孤军奋战着,鲁迅先生在一个世纪前辛苦奔波为民请命。他用笔戳穿现实的丑陋,孤独地在黑暗中憧憬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那是梦想中他爱得深沉的祖国。如今麻木的早已庸俗,恣睢的依然自私,精致的利己主义成为苏醒后的主流,底线与原则被远远拋在了身后……
我不想说,当真相撕破光鲜亮丽的外衣,崔永元会被诽谤乃至威胁。但当郁结在心中越来越大时,我才发现文字是最好的解药,写作是最好的排遣。
昨天在判阅学生作文时,一位十分优秀的男生在文中写到自己的孤独。起初怀疑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一气读下来才知道他的迷茫,后来再想想自己,于是我安慰他说:孤独不可怕,为迎合别人盲目改变自己才可悲,孤独恰好为你赢得了独立思考的空间,请享受孤独吧。
孤独是因为思想还活着,孤独让我在文字中再逢鲁迅时,隔着时空的烟尘,仍能体会到先生内心的悲与痛。也似乎体会到了托尔斯泰在眼睛所见和心之所感总是矛盾时,内心的迷惘与抗争。因为博爱,他总能看见真理。正如茨威格所说: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我不想说,其实是不敢说,因为心里有太多的顾虑与绳索。我不想说,其实是内心太难过,因为现实不是我企盼的生活。
我不想说,但我还是无法沉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