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陵拾遗(随笔)

作者: njlinda | 来源:发表于2021-01-16 20:26 被阅读0次

     

        一直很想找个机会,去明孝陵赏梅,逗鹿。

        于是,腊月到来的第二周,趁着双休,偷得浮生半日闲,驱车东郊去也。三九的季节,前几日刚刚放晴升温的城市,在一波冷空气来临之后温度骤跌到个位数,就连阳光,也浑身透着无力感,像一位冰凉凉的冷美人。

        从明孝陵景区的入口进去,顺着熟悉的翁仲神道向前直行二百多米,就到了金水桥畔。这样的季节并非旅游旺季,戴着口罩的三五游人偶尔擦肩而过,倒也省却了人多拍照困难的烦恼。       

        顺着青石板的古道前行,红墙内一拨一拨的腊梅吸引着我的眼球。它们或倚墙而立,羞羞答答;或形单影只,孑然一身;很多花朵已经开至荼靡,只余了即将干涸的花瓣留在枝头瑟瑟发抖。但也有依然盛开,或者含苞吐蕊的,遒劲有力的枝干随风轻摆,一缕一缕的清香不经意就钻进了鼻孔,嗅一嗅,醉人的味道就在心头瞬间弥漫开来。

        腊梅是金黄色的,那枝干、那颜色,倒是与周围的红墙甚是相得益彰。经历了无数时光的洗刷,红红的宫墙隐隐有了岁月斑驳之感,黄的花,红的墙,就这样静默无语,花儿静静开放,在这宫墙之下,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向人们诉说着这六百年来历史的无尽沧桑。

        冬天的景致多给人萧瑟寂寥之感。到了这里,更仿佛有多出来的一层厚重。是了,这是时光的厚重,是历史的无声诉说。遥想当年叱咤风云,开创了三百多年大明王朝的凤阳人氏明太祖,此刻就静卧在这片泥土之下,曾经的辉煌和荣耀如过眼云烟,兴衰成败,只是留待后人来评说罢了。

        那享殿的遗址上,只留了几十余个石柱础,它们因为是石头的材质而得以幸存;而那曾经雕梁画栋的宫殿,此刻已如风烛残年的老者或者迟暮的美人一般一动不动,但任游人擦肩,只凭岁月嗟叹。

        鹿苑其实就在享殿遗址的左手边,几只小鹿忽闪着明亮的大眼睛,毫不怯生地穿梭于游客中间。我没有带吃的,于是站近一些给它们拍了照,就不去打扰这群可爱的小精灵啦。

        欣赏了腊梅,鹿苑也打过卡了,该打道回府了。沿着来时的路迤逦而行,此刻,有风轻轻吹过,风里,依然有孝陵腊梅的清香。

2021.1.16,金陵。

相关文章

  • 孝陵拾遗(随笔)

    一直很想找个机会,去明孝陵赏梅,逗鹿。 于是,腊月到来的第二周,趁着双休,偷得浮生半日闲,驱...

  • 明 孝 陵

    明 孝 陵

  • 孝陵过

    本来冬日阴雨天, 换成温阳散广寒。 天地作文纸, 血染复墨染。 孝字写正却行错, 数百光阴弹指间。 回望旧天阙, ...

  • 孝陵月

    之一 龙蟠耸峙供山陵, 石像森严移云影。 璀璨城郭望故垒, 苍黄林木映月明。 之二 肱股金杯难续命, 子孙白刃自相...

  • 孝陵有感

    驱除鞑虏复中原,出身草根志比天。 成就百年帝王业,只恨后人未承前。 作画:王铎先生

  • 诗词简牍:杜甫《绝句》

    杜甫(712——770)字子美,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又自称“杜陵布衣”,后世又称他杜少陵、杜拾遗...

  • 清代皇后陵——孝东陵

    二、孝东陵——墓主人孝惠章皇后 清朝第一座皇后陵背后的悲喜人生 清代第一座皇后陵建成后,最初称为"新陵"。康熙五十...

  • 乌陵鬼怪传的思考|乡野拾遗

    《乌陵鬼怪传》依旧停着,某人靠着之前的读书笔记,在写《乡野拾遗》。 倘若《乡野拾遗》持续不断,再写两三个月也是可以...

  • 诗界的扛把子——圣佛神仙魔鬼狂

    诗圣,杜甫,唐诗人,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别名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杜草堂、老杜、诗圣。...

  • 《孝陵卫》二

    阳明院 第一话主要是讲述了孝陵卫建立之初的往事,故事从第二话开始结束倒叙。回归到第一话开头的时间线上,新一批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孝陵拾遗(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fo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