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简友广场
清代皇后陵——孝东陵

清代皇后陵——孝东陵

作者: 古今皇室秘闻录 | 来源:发表于2022-11-04 15:16 被阅读0次

二、孝东陵——墓主人孝惠章皇后

清朝第一座皇后陵背后的悲喜人生

孝东陵航拍图

清代第一座皇后陵建成后,最初称为"新陵"。康熙五十八年二月二十一日,正式称为:孝东陵。

孝东陵位于清东陵孝陵东侧,距孝陵1500米,内葬清世祖顺治帝福临的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以及二十八名妃、格格、福晋。

墓主人生平简介

孝惠章皇后画像

清东陵的墓主人是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孝庄文皇后的侄孙女。

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博尔济吉特氏五月入宫册为妃,六月立为中宫皇后。由于顺治帝并不喜欢她,她也一生无宠无子,空有一个皇后的名号而已。

顺治帝驾崩时,她年仅21岁。康熙帝继位后,尊封她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为:仁宪皇太后,居住在慈仁宫中。

仁宪皇太后在康熙一朝备受尊崇,晚年幸福安康,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十二月初六日病逝,享年77岁,上谥号为:孝惠章皇后。

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孝惠章皇后入葬孝东陵。她的陵墓也是清代兴建的第一座皇后陵。

创造了两个中国之最

孝惠章皇后之宝

她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太后,从公元1661年到公元1718年,一共历时57年。

同时她还是中国历史上身居后位,包含皇后、皇太后时间最长的女人,从公元1654年到公元1718年,历时长达64年。

安享晚年的仁宪皇太后

四世同堂庆祝整寿

康熙十九年十月初三日,是仁宪皇太后40岁的诞辰。康熙皇帝破例不理政事。上午,皇室内部即已举行庆祝活动,昭圣太皇太后、仁宪皇太后、康熙帝、皇太子胤礽等祖孙四代欢聚一堂,一起庆贺仁宪皇太后40岁的整寿。康熙帝的这一行动,也为皇室第四代树立笃行孝义的榜样。

皇太后的七十大寿

康熙四十九年 ,皇太子胤礽复立后的第二年,恰逢仁宪皇太后七十大寿。正月十六日,宁寿宫内举办了盛大宴会,因年贡来京的外藩、贝勒、贝子、额驸、公、台吉和全体皇子、大臣、侍卫以及福晋、夫人、命妇等齐集。

康熙帝和着音乐的节拍,在仁宪皇太后的宝座前跳起了满族的蟒式舞,并频频向她祝寿。康熙帝为嫡母跳舞祝寿这一举措在中国几千年封建帝王史上实属罕见。

清朝三代皇后的罕见同框

在孝惠章皇后77岁的人生中,有64年是在皇宫中度过,在清朝历史上,清帝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一起谒陵是第一次,以后也没有过,是有清一代仅此一次。

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皇太后孝惠章皇后和皇后赫舍里氏她们三代皇后之间的亲密和和谐在清朝历史上也是一个典范。

成为皇室唯一的长辈

康熙二十六年,昭圣太皇太后驾崩。此时,仁宪皇太后成为康熙帝尊敬的唯一长辈了。

康熙二十八年,修建宁寿宫,康熙帝率诸王大臣请仁宪太后在此居住。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南巡,侍奉仁宪太后同行。仁宪皇太后的六十大寿、七十大寿,康熙帝均亲制词赋并大礼以庆祝,因为太后均以尚俭故,停止宴饮。

康熙五十二年,仁宪太后已年老迈发苍齿摇,心中不乐。

仁宪皇太后对康熙帝语:“牙齿动摇,其已脱落者,则痛止,其未脱落者,痛难忍”。

康熙则对曰:“太后圣寿已逾七旬,孙及曾孙殆及百余,且太后之孙,皆已须发将白而牙齿将落矣,何况祖母享如此高年。我朝先辈,常言老人牙齿脱落,于子孙有益,此正太后慈闱福泽绵长之嘉兆也”,

仁宪皇太后闻言欢喜倍常,笑曰:“皇帝此语,凡我老妪辈,皆当闻之而生欢喜也!”

仁宪皇太后临终病逝

康熙五十六年,仁宪皇太后以77岁高龄驾崩,走完了她悲喜交加的一生,悲的是她的丈夫不爱她,没有能得到丈夫的喜爱,喜的是遇到了康熙帝这样的养子以孝道恩养,才得以安享晚年,寿终正寝。

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仁宪太后病重,康熙帝跪于床下,双捧太后手呼曰:“母后,臣在此”,太后闻言,张目而视,不能语,执帝手视之。嫡母太后眼神里充满了生命最后一刻,对于康熙帝无限的眷恋与感激之情。

丙戌,仁宪皇太后崩逝,康熙号恸欲绝,坚行割辫之礼。割辫原仅用于帝丧,以尽哀思,上谥号为:孝惠章皇后。孝惠章皇后的逝世,使康熙帝失去了清皇室中的最后一个长辈。

从十二月初四日,孝惠章皇后去世的前两天,直至康熙五十七年正月初三的一个月里,康熙帝都住在苍震门内,未回寝宫。十二月十五日,他亲自赴宁寿宫奠酒致祭。孝惠章皇后葬在顺治帝孝陵的东边,她的陵墓就被称为:孝东陵。

孝东陵背后的故事

清代第一座皇后陵的规制

孝东陵

孝东陵的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是:三孔拱桥1座,东西朝房各5间,东西值班房各3间,隆恩门1座5间,东西燎炉各1座,东西配殿各5间,隆恩殿1座5间,陵寝门3座,石五供一座,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各式各样座。

方城前神道两旁各有14座小宝顶,均为南北纵向排列,每旁两面三刀行,东旁外侧为10座小宝顶,内侧为4座小宝顶。西旁外侧为11座小宝顶,内侧为3座小宝顶。宝顶的这种排列形式仍带有关外盛京妃园寝的遗风。

由于孝东陵是清朝建的第一座皇后陵,无前例可鉴,所以规制尚不完备,出现皇后陵兼并妃园寝的情况。后来的皇后陵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孝东陵首创“妃嫔”葬在皇后陵的先例

定名孝东陵

孝东陵 孝东陵 孝东陵

康熙五十八年二月礼部等衙门奏:古来帝后有不合葬而自为陵行,俱就方位定名,今孝惠章皇后陵即在孝陵之东,不必另立陵名,臣等恭拟‘孝东陵’字样,仰侯钦定,康熙批了个是字。从此,另建的清代皇后陵均依此定陵名,东西两陵都是如此。

孝东陵虽然建造在康熙中后期,但毕竟是清代的第一座皇后陵,此前尚无先例,典制未定。

在孝惠章皇后陵里,顺治帝的28名妃嫔也袝葬在内,形成了皇后陵兼妃园寝的特殊形式。

孝东陵的与众不同

孝东陵有几点特殊之处

一、是陵墓内埋葬的人员构成较为复杂,形成了皇后陵兼妃园寝的性质:顺治帝的其余后妃嫔御,包括7个妃子,4个福晋和17个格格也葬孝惠章皇后和7位妃、21位福晋与格格,共葬29人。

七位妃为:恭靖妃、淑惠妃、端顺妃、宁悫妃、恪妃、贞妃、悼妃。此外,孝东陵内还葬有十七个格格、四个福晋,这些格格和福晋都是福临的后宫嫔妃。 由于清初宫闱草创,典制未备,皇帝的一些侍妾也称格格、福晋。到了清朝中期,后妃制度日臻完善,后妃等级、名号、称谓上的混乱现象才得以杜绝。

二、是宝顶排列位置独特,在清东陵区中自成一系:顺治帝这28个妃嫔的宝顶似小丘陵般整齐排列在方城明楼前的神道两旁,每侧14座,整齐划一,而且宝顶下不成砌月台、踏跺,宝顶直接从地面成砌。

三、是孝东陵陵区内未设立下马碑。

孝东陵首开为后世皇后单独建陵之制,其规制是后世皇后陵效法的蓝本。

在康熙帝62年的皇帝生涯中,共有57年嫡母皇太后健在,这也是中外罕见的。他们和睦相处,感情深重,康熙帝由衷地发出:“当此之时,止有孝敬朕之人,并无爱恤朕之人”的哀叹。

这也表明了康熙帝虽然年近古稀,儿孙满堂,但仍然渴望被人真诚地关心、爱护,而孝惠皇后作为嫡母对皇儿的关心和爱护,是康熙帝周围包括嫔妃在内的其他人,都无法给予的。

孝东陵对清代后世皇后陵影响很大,从此奠定了清代皇后陵墓的基础地位,有了前车之鉴。

相关文章

  • 清代皇后陵——孝东陵

    二、孝东陵——墓主人孝惠章皇后 清朝第一座皇后陵背后的悲喜人生 清代第一座皇后陵建成后,最初称为"新陵"。康熙五十...

  • 清代皇后陵——慕东陵

    五、慕东陵——墓主人孝静成皇后 双峰岫妃园寝升格改建的“皇后陵” 慕东陵位于慕陵东北1000米处的双峰岫,原名是双...

  • 清代皇后陵——泰东陵

    三、泰东陵——墓主人孝圣宪皇后 “甄嬛”原型崇庆皇太后的后福长寿 泰东陵在清西陵泰陵东北1.5公里处,这里埋葬着雍...

  • 清代皇后陵——定东陵

    清东陵——定东陵的故事 清代规制最高,超越祖制的奢华定东陵 定东陵是清文宗咸丰帝的孝贞显皇后(慈安太后),和清文宗...

  • 老照片: 辽宁往事·1925年

    营口街景 大户人家 大豆仓储 东陵:沈阳东陵,又称“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位于沈阳...

  • 沈阳:东陵-清太祖努尔哈赤长眠之地(1)

    沈阳东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位于沈阳市东陵区东陵路北侧的石柱山南麓,是清代第一座...

  • 东陵印象

    前一阵子五一小长假带娃去了趟东陵。 我们这儿的东陵不是北京那儿的,又称“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

  • 清代皇后陵——慈禧.普陀峪定东陵

    七、慈禧.普陀峪定东陵——墓主人孝钦显皇后 普陀峪定东陵的重修时间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四月,到公元1908...

  • 清代皇后陵——昌西陵

    四、昌西陵——墓主人孝和睿皇后 清代最简陋的继皇后陵实至名归 昌陵往西三华里的地方有昌西陵,墓主人是嘉庆帝的第二任...

  • 清代皇后陵——慈安.普祥峪定东陵

    六、慈安.普祥峪定东陵——墓主人孝贞显皇后 普祥峪定东陵,是清文宗咸丰帝的孝贞显皇后(慈安太后)的陵寝,因为位于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代皇后陵——孝东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xutdtx.html